探秘和合谷经营之道
赵申表示,餐饮企业要实现标准化确实有难度,但还是可以实现的。要真正实现快餐标准化,关键是要有工业化思路。
2010年,北京本土快餐企业和合谷,一举新增15家门店,店铺总数达到45家;全年实现销售额近两亿元,同比增长45%。去年底,这家北京快餐企业也终于走出京城,落户天津。和合谷以其标准化生产、招牌菜特色、立等可取的销售方式,确立了中式快餐发展的经典模式。
工业化做中餐
长期以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每天要卖出几千份宫保鸡丁的和合谷来说,如何保证所有的宫保鸡丁都能质量相同、味道不变,和合谷总经理赵申的答案就是标准化。
赵申表示,相对于传统餐饮,和合谷的定位是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非个性化享受。为此,他们将传统的30多种烹饪工艺,浓缩为“煎、炸、炒、蒸、煮、烤”6种,再将每一种工艺进行量化。“我们主张‘满意为标,适可为准’,给自己定的目标是80分万岁,其实难就难在恒定80分不走样。”
为了保证每天卖出的几千份菜品质量相同、味道不变,和合谷坚持原材料的产地、质量标准化,原材料加工前处理标准化,终端厨房加工定时、定量标准化。2009年,和合谷建立了符合低碳低能耗标准的加工配送中心,实现了产品的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管理,为公司快速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推招牌饭
作为北京土生土长的国人快餐,和合谷将传统中华美食精华与现代化快餐元素巧妙糅合,推出了自主研发、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麻婆饭、东坡饭、宫保鸡丁饭等10余种健康营养的饭品,其立等可取的点餐模式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不少中式快餐给人的感觉大而全,缺少拳头产品,赵申认为,这是对快餐行业的误区。“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其主推品种一般都保持在5个左右;传统餐饮中的一些北京老字号,也都有各自的特色招牌菜、镇店之宝。这些都值得中式快餐企业学习。”
“我们常说‘八大金刚,老九不能走’”,赵申解释,作为中式快餐,产品要相对集中,才能实现量产并保证食品质量,顾客在点餐时才能较快做出选择,前台出餐也能更快捷。如果产品过多,不仅不能快速出餐,质量控制点也必然增多。而所谓“老九”是指研发的新品。和合谷经常推出一些新品,但在新品不断轮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稳定产品。
从快餐到营养餐
和合谷以成为“营养健康的倡导者、实践者”,创建“百姓最喜爱的家庭餐厅”为使命,致力于研发健康营养的国人快餐。2009年,和合谷成为中国快餐业首家“营养示范单位”,实现了从快餐向营养餐的嬗变。
赵申表示,在营养方面,中式快餐相比洋快餐更有优势。从原材料上讲,和合谷涵盖了猪肉、牛肉、鸡肉、鱼等各种肉类,以及虾、扇贝等海鲜类,还有各种蔬菜;从味型上讲,包括咸鲜、酸甜、麻辣等多种口味;从工艺上讲,注重煎、炒,更健康。去年9月新推出的纯素饭“罗汉上素”,原材料达10种之多,为消费者健康美食提供了更多选择。
高举环保大旗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和合谷也采取了一系列环保举措,自觉开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营。
在设备、设施方面,和合谷率先采用LED灯、太阳能、电磁灶等,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和合谷还率先在快餐行业中使用密胺筷取代一次性木筷,平均一年少用一次性筷子近600万双,相当于少砍伐近1000棵大树。同时,碗、碟、勺等全部采用了可循环的瓷质餐具。
在餐厨垃圾处理上,和合谷也走在了行业前列。通过净菜采购,和合谷把餐厨垃圾留在了原产地,就地实现肥料化。而实行分餐制本身也减少了餐厅餐厨垃圾的产生。此外,通过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店铺废油进行回收、集中处理,也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变废为宝,达到资源的再利用。
探索多业态模式
从2004年,和合谷首家餐厅在中友百货开业以来,目前已有45家连锁餐厅投入经营。如此佳绩得益于和合谷“立足长远,积极稳健,自我滚动,递增发展”的策略主张。
赵申认为,一个企业要做连锁加盟,将企业做大,必须认真思考运营的各个环节,考虑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系统,即产业链的优化组合。
谈到选址,赵申表示,和合谷以“百姓最喜爱的餐厅”为目标,探索多业态经营,目前包括商圈店、写字楼店、交通枢纽店、独立店、食街店、社区店6种业态模式。位于著名商业圈的前门店,以其受欢迎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前门商业街上惟一的中式快餐,该店2010年销售额比上年度递增了54%。和合谷德外社区店的面积仅70平方米,2010年销售额超过450万元。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jmcw.com/article-list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