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代“鮰鱼大王”演绎百余年老大兴园酒楼传奇
说起武汉的蒸鮰鱼,很多人都品尝过。但知道做鮰鱼起源于老大兴园酒楼的却很少。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武汉人听过“老大兴园”这个名号的几乎没有,更难了解这个武汉餐饮界三朝元老当年红火时的盛况。
这个创立于1838年道光年间的餐饮老字号,到目前有着173年的历史,经历了清朝、民国,以及解放后改制的不同时期,并三次搬迁。1999年,最后的门店在汉口航空路关张谢幕。
百余年的老大兴园,经历了怎样的沉浮兴衰?未来会不会重现“江湖”?
老大兴园酒楼传人孙昌弼,1964年在酒楼从学徒做起,已是第四代“鮰鱼大王”。他在老大兴园酒楼三十多年,目睹了老大兴园酒楼的鼎盛与衰落,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谢老大兴园酒楼成就了他,希望酒楼能重出江湖。
一 江湖混混创立“老大兴园酒楼”
据史料记载,老大兴园始名“大兴园”,是汉阳人刘木堂在1838年(清道光18年)创办的,原址在汉正街下段人称“好吃街”的陞基巷内。汉正街陞基巷长不足百米,酒楼餐馆却有八家左右,当时就称为“好吃街”。而“大兴园”依靠特色的鱼类菜肴,声名鹊起。
孙昌弼称,我从师父那里打听到的说法,刘木堂并非厨师出身,而是一个当时在外面“混”的人,在红、黑两道都比较吃得开。当时刘木堂按“开张大发,生意兴隆”的寓意,取店名为“大兴酒楼”。当时店面很小,不足两百平米。
1888年,刘木堂病逝,因无后人,遂由徒弟吴云山、吴宝成兄弟继承。不久,吴宝成在隔壁开了一家“新大兴酒楼”。
除了吴宝成的“新大兴酒楼”外,当时用“大兴”之名开餐馆的还有四家,吴云山为示正宗,民国初年在“大兴园”前加了一个“老”字,特请当时夏口县(今汉口)县长题写了“老大兴园”四字并制成金字招牌。
孙昌弼介绍,老大兴园酒楼主要做湖北菜,以鮰鱼、鳊鱼等淡水鱼类为主,解放前来消费的都是达官贵人,很多人专程坐洋包车来吃。
二 红烧鮰鱼等名菜享誉大武汉
1934年,德华酒楼在民众乐园对面开业,并请来以烹制鮰鱼出名的刘开榜掌勺。刘开榜名声在外,有他坐镇,德华酒楼生意逐渐兴旺,以鮰鱼菜和面点名气最大。
吴云山动了心思,他想让老大兴园不仅有湖北风味菜,还要有别家没有的特色菜品。两年后,吴云山以高薪把刘开榜挖过来掌勺,刘开榜最拿手的菜有红烧鮰鱼、粉蒸鮰鱼等名菜。
“我曾听师父说过,刘开榜做的红烧鮰鱼,由于选料讲究,以及做法独特,在当时特别出名。”孙昌弼回忆,刘开榜做的红烧鮰鱼,一般只选用三至四斤左右的活鱼,并且非长江簰洲以上鮰鱼不用,佐料、辅料也很讲究,烧鮰鱼用的汤是特制的鸡汤。在制作上注重刀工、火候、入味。三次换火,三次加油,做出的鮰鱼味透而肉不老,晶亮透明,入口爽而不油腻。
刘开榜换了雇主,牌子一挂出来,看热闹的人多,也引来了更多的生意。连渔家们也赶着往老大兴园送鮰鱼,“鼎盛时期,武昌积玉桥一带上百条鱼划子,将在长江里捕捞的鮰鱼卖给宋和记鱼行,因为这家鱼行与老大兴园签有长期合同。
当时的洪帮头子杨庆山、国民党将领夏斗寅每次到老大兴园酒楼吃鮰鱼,都要派人到厨房看是否刘开榜亲自下厨。
三次搬迁造就四代“鮰鱼大王”
说起老大兴园,就不能不提造就的四代“鮰鱼大王”。老大兴园因鮰鱼出名,鮰鱼大王也因为老大兴园而传承下自己的门派。
1944年美军飞机轰炸武汉日军兵营,失去准头的炸弹炸毁了老大兴园酒楼,第一代“鮰鱼大王”刘开榜不幸蒙难。“炮弹落下来,师父跑着跑着就不见了踪影,满街都是被炸碎的尸体,师父的遗体最终还是没找到,师娘和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大伙儿凑了点钱给师娘送去。”第三代“鮰鱼大王”汪显山生前曾有过这段回忆。
两年以后,吴云山集资在汉正街陞基巷原址上重建老大兴园酒楼,并恢复营业。刘开榜的徒弟曹雨庭正式掌厨,曹雨庭也就是第二代“鮰鱼大王”,在鮰鱼菜肴技艺上又有了新发展。
由于曹雨庭的厨艺高超,解放后得到各界重视。1953年,叶剑英到武汉,副市长张执一派小车到老大兴园接曹师傅为叶剑英做菜,叶剑英夸奖他的菜做得好,请他到人民剧院看京戏。
1964年曹雨庭病逝,曹雨庭的徒弟汪显山挂牌出师,成为第三代“鮰鱼大王”。
“我师父汪显山在前辈技艺的基础上,对新菜有自己的创新。”孙昌弼介绍,师父汪显山在“汤”的调制和运用上,尤其擅长,并能利用鮰鱼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五十多道鮰鱼菜肴。
1985年汪显山被命名为“特级厨师”,2007年,汪师傅去世。但汪显山所培养的一批新秀已经成长起来,其中特级厨师孙昌弼不仅全面继承了汪师傅的精湛技艺,并在造型上有所创新,成为第四代“鮰鱼大王”。
“老大兴园从创立起,历经三次搬迁。”孙昌弼称,1958年由汉正街陞基巷迁到居仁门,1964年又由居仁门迁至航空路,营业面积扩大到800平方米。最后搬到了航空路,就是现在的新世界酒店所在地。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让百姓品尝到鮰鱼,政府决定恢复这道传统菜肴。汪显山带着徒弟们生起七八个炉灶,只做一道菜,就是红烧鮰鱼。从早到晚,排队买鮰鱼的人流一眼望不到头。“那个场面,几十年都没有见过,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感到振奋。”当初在老大兴园的一位厨师称。
老大兴园的红火,让国内外无数名人闻风而来,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品尝后赞不绝口,殷秀梅、杨在葆等北京的26位艺术家来武汉时,干脆把工作餐定在了老大兴园。
四 大哥大PK老大兴园两店争夺“鮰鱼大王”
孙昌弼称,当时武汉还有其他鮰鱼餐馆,有一家就是二代“鮰鱼大王”曹雨亭的侄子曹显雨。孙昌弼称,曹显雨是在老大兴园学的技艺,后来调到了友好餐厅,就是当时的大哥大小吃城,也开始做鮰鱼菜。
“两家酒店都做鮰鱼,并且师承同一人,可以说技艺一脉相承。”孙昌弼称,曹显雨到了友好餐厅后,业内就有意争夺“鮰鱼大王”头衔,武汉市饮食服务公司就在业内组织了一次认定。
老大兴园安排汪显山师傅过去,专门做几个鮰鱼菜。“我当时也一起去了,也帮汪师傅设计创新了几个菜。以前鮰鱼是不炒不熘,只是烧和蒸,还有煮汤,这次炸也炸了,熘也熘了,炒也炒了,武汉市饮食服务公司来鉴定的时候,肯定还是老大兴园的做得好。”孙昌弼称,最后在武汉餐饮行业内,大家都承认老大兴园酒楼是真正的“鮰鱼大王”。其他还有星星大酒楼的“青鱼划水”,人民酒楼的“碗烧青鱼”等。
“当时大哥大掌勺的是曹显雨,而老大兴酒楼掌勺的是汪显山,都是二级厨师,在行业内名气比较大。”武汉市餐饮协会秘书长涂水前称,老大兴园酒楼是当时硚口区最大的国企。
>>对话<<
让老大兴园酒楼
重出“江湖”
长江商报:您是老大兴园酒楼商标持有者,就老大兴园酒楼未来发展,您有什么设想呢?
孙昌弼:老大兴园酒楼目前完成了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正在积极申报老字号认证,希望有兴趣的企业家投资,让这个老品牌重出江湖。
长江商报:老大兴园如果能重新开张,您觉得第一个店会开到哪里?
孙昌弼:老大兴园酒楼虽然经历了三次搬迁,不过从创立起,就一直在硚口区,如果重开老大兴园酒楼,当然选择在硚口开店,毕竟那里的市民,对老大兴园酒楼更有感情。首个店成功后,会考虑在武汉各个区开连锁分店。
长江商报:您认为老大兴园酒楼,对湖北餐饮行业有什么大的贡献?
孙昌弼:老大兴园的鮰鱼、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小桃园的煨汤,曾经号称武汉“四大天王”,对于鄂菜振兴,以及鄂菜定位,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长江商报:百年老字号老大兴园酒楼的关门,对您而言是否有遗憾?
孙昌弼:我对老大兴园非常有感情,如果当时不和大世界合并,老大兴园酒楼或许还能维持下来,不至于关门。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地方,酒楼关门后,很多员工、师傅看病都没钱。
五 与大世界影楼合并拖垮老大兴园
“国企改制时,老大兴园酒楼用工比较老套,退休的大约有四五十人。”孙昌弼回忆,酒楼各种费用较重,还有退休工人的工资。酒楼每月可以赚20万,还是养得活员工。
“当时的地方只有160~200平米,我们只能在后面搭个棚子炒菜,一下雨就漏水。后来旁边的武汉卫校把那块地买下来,分给我们一块,我们在这块地上建了一个三层楼。”孙昌弼称,后来同样是武汉饮食服务处分管的大世界找老大兴园来合作,再加上江汉区的皇冠,组成了“国大艺园”。
当时大世界有个店叫“国际彩印扩印部”,加上我们“老大兴园”,各取一个字,加上又是烹饪艺术和摄影艺术,就取了这么个名字。从1984年开始,老大兴园一直是处于上升期的,总有名人到来,还有剧组借景拍戏。
1988年,是老大兴园酒楼创立150周年,政府非常重视,还搞了150年大庆,影响力也蛮大。二楼11张台子,三楼9个包房,加起来20桌,天天爆满。
整个80年代,老大兴园酒楼生意非常火爆。全店97名员工的日均待客量达到1600多人次。营业时间每天不得不延长到16小时,年平均营业额超过71万元。
当时大世界影楼生意很好,在汉正街搞了一块地,要建一座十八层大楼。后来调整了计划,要修28层,准备是搞成写字楼、餐厅、摄影、扩印、培训、停车场等的综合一体的大楼。
由于资金缺乏依靠贷款。大世界后续资金出现了问题。原先贷款每年利息都是一百多万,拖了一两年还是卖了,大世界还是被拖垮了。一垮就都垮了,老大兴园也在1999年最终关门。
国大艺园正式歇业是在1996年, 歇业后,房子一直挂着“招租”的牌子,但一直没有租出去。1999年,香港新世界买下武汉饭店和卫校的同时,一并买下了它。
孙昌弼回忆学艺经历
由于家境贫寒,早年辍学的孙昌弼1964年便进入老大兴园,开始学艺生涯,曾先后师从曹雨庭、汪显生师傅。
“我那时15岁,先不能去炒菜,切菜都不让,首先是做三年学徒。三年后,才帮着师父做,慢慢进入状态之后才能做菜。”孙昌弼说。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口脸一洗,就开始洗碗。因为早上还要卖早点,他先把早点的碗都刷完,到8点钟就生炉子。炉子生好之后,就有厨师来上班了,我们就开始起冰箱。当时的冰箱是自制的土冰箱,先用砖一砌,把水麻石搞好,然后去市场买两百磅冰,还要把冰打到大小合适才能用。
“那时店里生意很好,鮰鱼也不贵,8角钱。一楼卖小菜,就像现在的快餐,之前都炒好了摆着,一角钱打个菜带个汤,炒豆芽、三角干子、猪头肉什么的,主要是拉板车的来吃。当时酒楼的八大名菜有红烧鮰鱼、蒸鮰鱼、麒麟鮰鱼、双黄鱼片、生炸丸子、桂花煎圆等。还请人做了吊瓶画的八大名菜图。
学艺还是很辛苦的,工资也不高。刚进入老大兴园酒楼,学徒月工资才18块钱,三年后,工资才涨到21块,后来陆续拿过24块5和27块多。当时‘鮰鱼大王’汪显山每个月也只拿60多块钱。”孙昌弼悠悠地说起往事,神情却很平淡。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jmcw.com/article-list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