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经营遇瓶颈 社区老年食堂遭遇"危机"

    社区老年食堂,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

    早在几年前,翠苑一区就已经开出杭州市第一家老年食堂。

    而近年来,杭州也一直在大力发展老年食堂,增加城区老年食堂的覆盖率。

    据杭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统计,2009年,杭州市共有150家老年食堂,到了2010年,老年食堂已经上升到197家。而到2015年,杭州市老年社区食堂将实现全市全覆盖。

    也就是说,5年以后,杭州市所有的居家老人,将在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记者在跑了几处开有老年食堂的社区后,发现几乎每家都曾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瓶颈。

    老年食堂该何去何从?

    三里亭四区

    很大一个肉包子,才卖8毛钱

    开了不到一年社区食堂倒闭了

    红梅社区,是一个老小区。社区里以回迁户为主,居民都是以前住在艮山门、城站的老杭州,老人比较多,空巢老人占多数。

    社区食堂开出来以后,老年顾客最多,食堂就像老年食堂。

    食堂原先开在三里亭四区里,就在小区公园对面,地段蛮好的。

    可是,开了不到一年,社区食堂就关门了。

    老年食堂现在变成了一家名叫“零二厨房”的饭店。

    饭店服务员说,老板去年6月租下了这个店面,一年租金好几万元。

    “听说原先的社区食堂一直在亏钱,实在办不下去了。”服务员说,食堂关门后,不少老人家还像以前一样进来吃饭,结果发现饭菜价格大变样了,很失望地走了。

    在饭店隔壁开小吃店的老板说,以前的社区食堂,东西卖得很便宜,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很大一个肉包子,才卖8毛钱,我算了算,根本没得赚,还要倒贴。难怪天天在亏钱,关门是迟早的事情。”这位老板说。

    家住13幢的何奶奶很怀念有社区食堂的日子。

    老伴去世了,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买菜做饭,没啥劲道。烧了饭菜,一个人也吃不完。剩菜剩饭,微波炉热了又热,能吃上好几天,又难吃,又没营养。

    “以前有社区食堂,我点个一荤一素,再盛碗汤,才三四块钱,便宜、新鲜、还好吃。”何奶奶说。

    小区里不少老人都表示,社区里很有必要再开个老年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的问题,哪怕只开中午一顿也好。

    “中午多买点,晚上热一热再吃,价格适当抬高点也无所谓,关键是方便。”很多老人都向社区里提了意见。

    闸弄口街道民政科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要在社区开一个老年食堂,首先要有场地,最起码100平方米以上,前期投入,就要10多万元。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这个能力的。

    如果社区条件有限,也没必要硬着头皮,去开一家老年食堂出来。

    闸弄口街道现在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红梅社区的老人,到隔壁春晖社区的老年食堂去吃饭,走走也就10分钟的事情,以后红梅社区有条件了,再开一个老年食堂出来。

    [背景解析]

    对很多社区来说,自己办老年食堂,就是在做公益。开办之初,没想赢利,只想保本。

    翠苑一区是杭州最早开设老年食堂的社区,2003年就开起来了。后来翠苑街道下的社区纷纷跟进,都办起了老年食堂。

    可几年经营下来,只剩花园社区一家还在自主经营。

    “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不得不改型。”翠苑街道的工作人员李剑伟说。

    原因很简单,消费主体为老年人,定价肯定不能高,七七八八的开支加在一起,成本又不小。

    再加上有些社区老年顾客数量不多,很多老年食堂,开个一年半载的,就保不住本了。有的继续硬撑,有的只好关门。

    闸弄口街道的工作人员也深有体会。“社区食堂的房子,不是社区的,是租来的,每年要交好几万租金。但食堂一天的营业额才几百块钱,保本都困难,哪来的钱交房租,只好关门了。”

    “社区自己办老年食堂,照目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成功的案例很少。”李剑伟说。

    一方面是本身对于餐饮这行不熟悉,在成本控制上肯定高于社会上的餐饮企业,另一方面定价又不能高,如果比外面的餐馆还贵,谁还会来老年食堂吃饭呢。

    翠苑四区

    社区找人来经营

    去年一年的利润只有2万元

    回头客蛮多老板心态倒蛮好

    昨天中午12点半,老年食堂里的8张桌子全坐满了,连门口雨棚下也挤着一桌人。

    不过仔细看,食堂里只有一对老人,其他都是年轻人。

    “老年人吃得早,11点半前就吃中饭了。”

    老板扈有清打开一个日式餐盒,里面盛着家常豆腐、糖醋鱼、油麦菜和番茄蛋汤。每天的菜都不一样,半个月才会重复。

    而这样的一份快餐只要5元钱。老年人只要到社区办一张就餐卡,就能享受这个优惠价了。

    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食堂还会提供外卖。扈有清会派人上门把餐具收回来清洗。

    除了老人,很多的小年轻也喜欢到老年食堂“蹭饭”,一般都是避开老人吃饭的高峰期。如果点套餐,要比老人多收3块钱。

    他们大都是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因为食堂口碑好,还有人特地从鼓楼赶过来吃的。

    这让扈有清感觉很好,虽然偶尔他也觉得辛辛苦苦开食堂,赚得的确少了点。

    这是他开老年食堂的第四个年头了。

    头一年有些微利,第二年小赚,去年赚得明显少了。

    至于今年——“往好的想,往好的想”,扈有清还是蛮乐观的。

    因为去年物价涨得太快了,而饭店又刚刚开始有口碑。所以他不敢提价。

    “好不容易攒了这么多的回头客,我怕一涨价,就把客人给全部吓跑了。”

    对于这些,扈有清的心态倒是蛮好的。“开店,心态要好,少赚点没关系。一方面是服务老人,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大家么。”

    物价虽然在涨,但是扈有清还是舍得下成本的:餐巾纸是“小宝贝”牌的;油坚持用超市里的桶装色拉油;豆瓣酱也是正版的“丹丹”牌,菜都是从正规菜场进过来的。

    扈有清算了一笔账。

    食堂的房租,因为是公益项目,所以每个月1500元。

    在成本材料上,一桶油要50块,豆瓣酱一桶也要70块,再加上蔬菜和鱼肉,一天的原材料花费在60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近20000元。

    目前,店里一共有7个人。包括一个主厨、一个配菜,一个打盒,两个服务员和一个洗菜工。除了他自己以外,每个月员工工资支出就要12500元。

    所以,每卖给老人一份快餐,扈有清自己要倒贴3元。如果按每天供应30份计算,一个月下来他就要亏2700元。

    就算食堂面向社区外的人员服务,他一个月的净利润估计最多也就2000元左右。

    对于这个情况,扈有清也很无奈。“今年一月份,净利润是3000多元,二月份是4000多元,但是也不高。现在社区也在给我想办法,前段时间民政局的人也来调查过,说会帮忙申请,把我的电费、水费还有煤气费改成民用的,希望能减少一些支出成本。”

    [背景解析]

    翠苑四区走的是由社区提供场地,招募商家负责经营的合作经营模式。

    除了对社区内的老人提供饭菜外,也对外经营盒饭和小炒。目前杭州大部分老年食堂,都以这个模式在经营。

    “翠苑街道下面有6个老年食堂,除了花园社区,其它5个都是合作经营模式。目前数翠苑四区的经营状况最好。”李剑伟说。

    但是,从扈有清的顾虑来看,这种经营模式也许并不能保证社区老年食堂长久维持下去。

    碰到的还是老问题:成本高,菜价低,顾客群单一,不敢轻易提价。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李剑伟想过很多,但是他觉得,很难做到。

    设想一下,如果要赢利,就要吸引更多的外来客源。一方面由于老年食堂的位置大都偏僻,位于小区内部,外人比较难找。

    另一方面,如果外来客源增多,社区老人们又会有意见,场地不够坐啦,服务质量下降啦,环境太嘈杂啦等等。

    而社区只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承包的商家一定的优惠与方便。这在李剑伟看来,多少有点杯水车薪。

    宝石社区

    在饭店里搭个伙

    老板很上心,别看老人身上挣不到钱

    但是吃亏就是赚便宜

    西湖区北山街道宝石社区的老年食堂,蛮洋气的,是一家名叫“雍记”的私房菜馆。

    宝石社区,是个老小区,住着1460多个老人,而且大多是空巢老人。自己吃不消烧,又没地方吃饭,就只好找社区帮忙了。

    社区副书记杨晓玲也很为难,社区一没地方,二没资金,去哪里变个老年食堂出来?

    社区想了很多办法,没地方开食堂,能不能在社区范围内找家饭店,借个地方,开食堂。

    去年4月,上海人王雍盘下了社区里的一家饭店。杨晓玲就跟王雍商量,能不能在饭店搭个伙,把老年人的吃饭问题给解决了,要求不高,只做中饭、晚饭两顿就好。

    王雍很爽快,一口就答应了,他说,就当做好事了。

    既然给老年人做饭,就不能马马虎虎,要好好做。这个上海男人,很细致,也挺讲究。

    菜馆里除了鱼,其他所有食材,包括油盐酱醋,都是去麦德龙买的。

    王雍专门叮嘱厨师,给老人做饭,有套路的。首先少油、少盐,尽量不放味精。

    豆制品最好每顿都有一点,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等。

    尽量不要给老人家吃大肉,不消化。

    荤菜最好以活的鱼、虾为主,而且烧法要清淡,不要用油炸、油煎,水煮、清蒸最好。

    再配个新鲜的蔬菜,老人家吃了,就蛮乐胃了。

    还有饭,老人家吃的饭,一定要烧得烂,烧得软,比泡饭稍微干一点就好。

    在雍记私房菜馆里,餐桌都是长方形的,只有“老年爱心餐专座”的餐桌,是圆的,是怕老人被桌角撞到专门安排的。

    社区有老人生病,王雍还专门炖了一个老鸭煲,送到老人家里去。

    这么下成本,会不会亏啊?

    雍记私房菜馆的前身,是一家火锅店。因为店面在宝石二路里头,不沿保俶路,开不下去,就倒灶了。

    结果王雍一接管,还应下了老年食堂的任务,一段时间经营下来,饭店反而起死回生了。

    王雍算了一笔账,菜馆一个月支出16万,其中房租3万、人工4万、水电煤2万,采购8万。

    所以一天做5300元的营业额,刚刚保本。而现在,他的店一天能做7000元左右。

    [背景解析]

    宝石社区的老年食堂,走得是最省心的一条路子。

    “这一类经营方式对社区来说最方便,但是操作起来,却不一定能碰上肯合作的店家。”李剑伟说。

    因为这类经营方式对于合作饭店来说,纯属福利性质。而且老年人对饭菜的要求比较高,店家相对又要承担较高的意外风险。所以很多饭店都不太乐意。

    “翠苑街道曾经和不少饭店谈过,但是没有一家愿意接下老年食堂这趟活儿。”李剑伟说。

    那“雍记”的老板是怎么考虑的,与社区合作真的是只赔不赚吗?

    王雍说,给老人做的饭,定价四五块钱一顿,真的不赢利。而且现在物价涨了,有时候还得贴点钱。

    “但是经常来吃食堂的,社区里一共也就20多个老人。就算给每人贴一块钱,总共也才20多块钱,根本不影响菜馆的正常运作。”

    相反,王雍倒要感谢社区。

    社区给他开了介绍信,推荐菜馆的饭菜。于是辖区内的单位,比如宁波银行的职工,都到菜馆来订午餐。

    平时,菜馆的客人没地方停车,社区也会帮忙安排车位。

    菜馆还赢得了社区老人的好口碑,凡是双休日子女来看老人,家里宴请亲朋,老人都会把客人带到雍记私房菜馆。

    而这种以宝石社区为代表的,与社会餐饮合作经营的老年食堂模式,近年在杭州也逐渐流行开来。

    东坡路社区的老人在龙翔酒楼的社区食堂吃了两年多了。当初社区考察了周边大小饭店,最后与白傅路上的龙翔酒楼共建成为社区老年食堂。

    老年食堂出路何在

    政府加大补贴 尝试市场化操作

    天水街道的老年食堂叫“女儿家”,开了两年多了。中午12点之前给老人做饭,之后就做社区小年轻的生意,加收0.5-1元的服务费。

    现在“女儿家”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了,现在基本可以实现保本了。

    而一些餐饮企业,也盯上了社区食堂这块“蛋糕”。社区办的食堂,大多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而且不用支付营业场所租金。

    餐饮企业帮助社区食堂,在保本之后,就可以为周围写字楼、单位提供配餐服务,从而赢利。

    现在,社区老年食堂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政府每年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50—100平方米的,每年补贴3万元;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补贴5万元。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以后,社区老年食堂,或将享受3—5万元的食堂运行补贴。

    除社区饭店外的老年社区食堂,还可以在自来水、煤气等费用上,享受民用价格;

    另外,在税收上,也会给予老年食堂一定的优惠。

    实行区域配送制

    进行规模化运作

    在李剑伟看来,办老年食堂,最头疼的就是经营者的流动性。

    “明摆着,老年食堂再怎么补贴,利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对于承包者来说,利润不高,就没有开店的需要。”

    所以,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向社区提出,甩手不干了。

    “今天开,明天关都曾发生过。翠苑街道单人承包时间最久的老年食堂,也才3年。”李剑伟觉得,老年食堂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考虑转变模式。

    “应该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实行区域配送餐制。”

    李剑伟在向西湖区递交的一份提议中写道,社区老年人就餐问题,可以向学校学生看齐。一个区为一个范围,招标一个专业的快餐配送公司,每天以社区为单位,统计辖区内需要就餐的老人数量,上报给快餐公司。中午前,将老人饭菜配送到社区,再让老人来领取。

    “虽然还只是一个设想,不过社区老年食堂必须要开始转变了。”李剑伟说。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jmcw.com/article-list4/2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R2013818

工作日:9:00-18:00 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