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无界 经营有道
初见湘菜大师平健,是在长沙蓉园宾馆的咖啡厅里。
外表干练、谈吐务实,在北京饮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给人的印象,不仅仅是一位烹饪大师,更是一位策划大师、经营大师。对湘菜产业发展的宏观构想,对餐饮科学经营的独到见解……他侃侃而谈,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位湘菜大师与众不同的魅力与风范。
观点一:发展湘菜产业需要京湘对接
“北京、上海、深圳,都是消费需求巨大的餐饮市场。湘菜产业真正要发展,就应当充分挖掘这些市场的潜力。”在餐饮界打拼久了,平健似乎比许多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1999年,先后在长沙火宫殿、双燕楼、曲园任过总经理的平健,赴北京开拓他的湘菜梦。当时,北京还没有一家高档湘菜馆。他一出手,便参与打造了全国最顶级的湘菜馆——“湘君府”,并出任湘君府的行政总厨。精美的装修、精致的菜品、精到的口味,使新店受到广大食客追捧,开创了湘菜在京发展的新天地。
如今,湘菜已经风靡北京乃至全国;而平健,也已成为北京湘菜界无人不晓的人物,成为唯一一位在京发展的湘菜大师。他所创办的“湘君府”在全国发展有连锁店十多家,是湘菜企业的一大标志。
面对日益红火湘菜,这位富有远见的大师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带动湘菜产业发展?“我们不仅要发展外地湘菜企业,还要以这些企业为依托推广湖南产品,实现北京、湖南湘菜产业的嫁接。”
湖南是鱼米之乡,好的原材料、土特产数不胜数,临武的鸭、洞庭的鱼、武冈的香干,还有湘泉酒、白沙液等等,全部可以通过湘菜馆向省外推广。平健认为,这种嫁接必须由政府牵头组织,搞配送中心,抓好产品品质,再用湖湘文化包装。如果做成,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能大家形成合力,才能打造出一张亮丽的湘菜名片。”
观点二:传承与交流是湘菜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
采访中,平健向记者透露,湘君府能做好,关键是它无处不显的湖湘文化。在装修上,采用潇湘十景、芙蓉花等特色标识;在菜品上,讲究正宗地道的湖湘美味。
他扳起手指,对经典湘菜如数家珍: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最广为人知;小炒菜,是湖南一绝;还有祖庵系列的很多名菜,有待进一步传承、发扬……在餐饮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有特色,更要有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挖掘经典。他说,无形的“传家之宝”,只有传下去,才可能称其为“宝”;湖南传统名菜,只有请老一辈湘菜大师挖掘出来,传给新一辈的厨师,才能将湘菜的“经典”和“宝贝”发扬光大。
“现在的中国餐饮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融合的时代,不同菜系之间的碰撞、交流,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渗透,都决定了湘菜要走出湖南,必须在融合中求发展。”
怎么融合发展?传承经典必不可少,交流学习更不可或缺。在北京,湘菜、粤菜、淮扬菜等等同台竞技,粤菜的好原料、湘菜的好口味、淮扬菜的精细做工就在敞开的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任何固步自封、保守前进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很多北京的餐馆都已经形成默契,交换学习、相互吸收,在‘拿来’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观点三:科学管理才能打磨出优秀人才
最后,他反复强调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融合的时代,不仅要求我们在菜品上交流,更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上分享经验、互相借鉴。”
平健打了个有趣的比方,现在很多年轻的湘菜师傅是中医,什么工序都懂,但不够精;而淮扬师傅是西医,分工明细,效果精准,学案板的一辈子只管案板,刀工绝对一流。“年轻‘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把一件事做精做透。”“只有充分吸收他人的优点,我们才能进步得更快。”
几十年的餐饮管理经验,平健积累了许多管理心得。在互联网上,他的“三点厨房管理法”广为转载。用房子“拴”住厨师、用“头头”镇住“小鬼”、用“招标”堵住猫腻等方法,相比一本正经、面面俱到的厨房管理理论,实际而得用,为业界人士口口相传。
“现在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厨师素质的问题,新一辈的湘菜厨师相对来说比较浮躁,要通过洗脑、转变观念改造人,通过细节管理、企业考核打磨人。”平健坦言,一定要让厨师懂得,要想成才就不要短视、不要盯着货源、不要到处包店,要让他们真正做到这样,光靠苦口婆心不行。他的办法是用管理堵住漏洞,不让总厨接触货商,发现在外包店的厨师立即开除。
从宏观到微观,从构想到现实,平健聊得兴起,我们听得意犹未尽。在采访的最后,平健告诉我们,去年,他与两位好友相聚,商量着一起“玩一把”,“不赚钱”,把火宫殿开到北京去。他们计划要用湖南的各地特色和名人做包厢,将火宫殿打造成比湘君府更高档的,湖湘文化和餐饮的综合体。“要让外地人感受湖南文化,让湖南人在北京有回家的感觉。”这种带有质朴乡情的罗曼蒂克式的梦想,让我们着实心动。
于是,我们更了解了平健斯人,了解了他为湘菜奋斗一生的真正意义。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jmcw.com/article-list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