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带零食“一禁了之”,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学生返校之前,还要先来一波行李“开箱”——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北邯郸某中学规定学生返校禁止带零食并当众搜查学生行李,相关视频发布后引发热议。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9月13日,邯郸市魏县益民中学郭校长回应: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和学校规定,不允许带三无产品进校园。学校享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每日都会免费提供牛奶、面包、水果等其他营养餐。关于返校强制搜查学生行李,郭校长表示,学校是随机抽检,由学生自行配合,若不方便可以与老师回宿舍单独沟通。
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确是学校不容推卸的责任。面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敞口,校方有所警惕也可以理解。只是,这样将学生自带食品如“洪水猛兽”般管控起来,甚至返校前要当众开箱“过滤”一番的做法是否合理,则值得商榷。
在相关视频中,检查人员将行李箱中的一包包辣条快速扔进手边的盆里,笔者辨认出,这是十分大众化的品牌,在各大商超均有销售,并不是所谓的“三无产品”。对青少年来说,只要不是没有节制,偶尔吃下辣条等零食也无伤大雅。而且,对于有时长达数月才回趟家的学生来说,家长希望在行李箱里塞进更多“心意”,让孩子的住校生活更为舒适,是一种爱的表达,学校一概将自制食品等视为“违禁物品”,显得有些生硬了。
也许在学校管理者看来,牛奶、面包、水果等营养餐更加健康,吃零食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但换位思考一下,学生如果整日都吃这些营养餐,难免会感到单调。希望生活中有丰富、多元的食品来源,是人之常情,也是学生的权利。比起禁止学生自带食物,努力让营养餐更为多样、可口,或许才是学校更需发力之处。
而且,学校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一般营养餐的发放和食堂开放都有固定时间,可是对处于身体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有时候哪怕正餐吃饱了,还是会在课间感觉到饿。笔者在高中冲刺时期,就时常会自备巧克力和小饼干,以便随时补充能量。
与其对自带零食“一禁了之”,学校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培养健康的饮食理念才更重要。很多时候,孩子们对食物的感知是非常直观的,只知道好不好吃,却考虑不到营养搭配、热量摄取等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营养膳食科普讲座等方式,告诉他们一些常见的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为何会“好吃”,过多摄入会给身体带来哪些负担,如何通过查看食品配料表评估其健康程度等。
这些有益的健康常识,可以提升他们面对食物诱惑时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也有助于他们提升独立生活能力,懂得在饮食层面照顾好自己。相反,若是一味压抑学生的饮食需求,便可能导致报复性补偿心理。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在脱离学校和父母的严密监管后“报复性消费”,沉迷于购买各类零食的行为根源,便可能来自于此。
另外,不管是不是“随机抽检”,涉事学校当众搜查学生行李的做法,显然跨越了基本的行为边界。该校负责人回应,学生若不方便可以与老师回宿舍单独沟通。但问题在于,面对这种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合理搜查,学生“不配合”才是常态,“方便被查”才是非常态。
学校管理者应当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比起过度关注能不能自带食品这类小事,学生是否形成了成熟的权利观念、懂得对侵权行为说“不”,才是育人者真正应当关注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涉事学校不尊重学生隐私权,当众搜查学生行李的行为,无疑是权利观教育的负面示范。“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和缺乏边界感的行为方式,显然不是中小学教育理想的模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jmcw.com/article-list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