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山东)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参观走访德州乡盛食品有限公司
日前,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山东)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对位于德州市的乡盛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参观走访。
首先,在乡盛食品负责人的陪同下,组委会对集团进行了参观,了解整个食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科学研发的最新成就,对该集团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参观的过程中,乡盛食品的负责人对组委会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解答,让整个参观指导过程生动又非常精彩。
在参观结束之后,双方又进行了更为专业的交流沟通会议。在会议上,乡盛食品的负责人又非常细致地从整体上介绍本集团的规模、技术、生产、产品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于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前景分析。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山东)交易博览会组委会的相关领导对于该集团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于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会议上双方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并且都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发展都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山东)交易博览会组委会的领导在参观走访后,向乡盛食品发出了诚挚的邀请,非常欢迎乡盛食品前来参展,共同助力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德州乡盛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以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始终秉承着安全与品质优先的理念,完善全产业链安全标准,践行企业使命。乡盛食品已建立全产业链监控追溯体系,并获得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德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单位”、“健康肉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山东省畜禽屠宰A级企业”等安全质量荣誉称号。集团更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德州市中华老字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
预制菜新锐品牌浩林创亿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9月14日消息,日前,国内预制菜新锐品牌,浩林创亿宣布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抖山资本完成。本次融资将全部投入团队的建设及市场推广当中,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运用创新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开创预制菜行业新时代。
浩林创亿成立于2020年8月,主要经营冷冻肉制品,公司集肉类生产采购,产品开发,味道定制及产品自主品牌销售为一体。浩林创亿国内肉类食品加工行业为数不多拥有此技术发明专利的技术(肉类熟化增重)的企业,真正做到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接近大众消费群体的选择,具有很大社会价值。(新消费智库)
-
预制菜升级变身“功夫菜”
作为消费升级时代的风向标之一,预制菜已经成为今年火遍全网的方便类产品,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在电商平台上架的预制菜菜品超5000种。
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一众从业者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行业火爆背后的良莠不齐 预制菜升级变身“功夫菜”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预制菜火爆全网。随之而来的是业内人士的担忧,行业准入门槛低和行业标准的缺失是预制菜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预制菜不过是老酒换新瓶的料理包。”某电商平台预制菜负责人在采访中说道。但事实上预制菜的生产是基于非常严格标准下的中央工厂、中央央厨模式。所以,预制菜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不低。与做餐饮相比,预制菜行业更加的集中,相对来说预制菜门槛也不低。
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但疫情的爆发对于预制菜行业反而起到了导火索和催化剂的作用——让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不过,由于众多商家在同一时间涌进预制菜赛道,导致食品口味参差不齐、原材料来源不明、食品安全缺乏标准、冷链物流据无法保障等一些列的行业问题直接横在了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之间。
“我们把市场上的预制菜都买回来一遍又一遍的吃。市场上同类型的餐饮好多产品名字叫的一样,但是菜品风味却不一样。”贾国龙功夫菜创始人贾国龙在谈及当今预制菜行业良莠不齐的现象时说道。
贾国龙透露,西贝就是在疫情期间逐步加强对预制菜的研发力度,加重相关资源的配备,并在广州建立研发中心。目前,西贝研发团队的规模已达300多人,食品科学团队32个人。
据了解,贾国龙功夫菜的前身西贝功夫菜是最早布局预制菜行业的餐饮企业之一。早在2019年9月,西贝功夫菜就推出了西贝羊蝎子作为第一道预制菜产品。贾国龙在采访中表示,西贝的预制菜之所以叫功夫菜,完全是在于其用心的工艺和高科技含量,从口味和食品安全以及食用方便程度上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真正做到“地道美食,想吃就吃”。
值得一提的是,贾国龙功夫菜在成功推出佛跳墙、狮子头、羊蝎子等名菜之后,在众多食品科技的加持下,逐步将功夫菜的边界向家常菜拓展。迄今为止,已经陆续开发出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辣椒烧肉、腊味煲仔饭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家常菜。
预制菜或将在“偏见”中成为中餐的现代化革命
尽管预制菜已经成为时下火爆的现象级产品,但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餐饮业的从业者都还对其有着一定的“偏见”。
“我们基本不用预制菜,中餐是要讲究锅气的,除了卤制品,我们都是现做的。”河南某知名高端餐饮品牌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道。然而,这一观点在专业人士看来则有失偏颇。“事实上,越是高端的餐饮它的预制过程越复杂。我们发现在中餐制作过程中,基本只有青菜属于完全现制、现炒,即从生到熟都在锅中完全进行。其实包括肉制品在内的很多产品或多或少都需要有预制过程。比如我们常用的酱油,包括酱豆腐、辣酱、腊肉,它们实际上都属于一定程度的预制产品。只不过今天的预制产品更加工业化、科学化,也更加安全卫生。这就是今天的预制品和之前预制品间的不同,所以实际上中餐的匠心与厨艺,反而是更加体现在预制当中。”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无独有偶,相当一部分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缺乏客观和科学的认知,很多消费者认为预制菜都是以冷冻产品为主,不新鲜。实际上,相比于外卖而言,预制菜从制作、存储和物流的角度来说,预制菜其实更加科学和健康。
德邦证券在其餐饮行业报告中指出:“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 等产品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经洗切、配制等预加工处理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融合了品质、营养与口感,符合健康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既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下无暇下厨的年轻消费客群的生活方式,更契合了餐饮工业化背景下餐饮企业降本提效的强烈诉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此,贾国龙在谈及如何看待预制菜是说道:“预制菜就是中餐的现代化革命。是传统中餐烹饪艺术和现代食品技术的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贾国龙功夫菜不但在横向菜品拓展和纵向品质挖深上火力全开,在预制菜概念培养、市场教育和品牌推广上也不遗余力的做着尝试。
西贝预制菜的推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西贝从最初在旗下莜面村进行预制菜的售卖,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菜品、价格和包装的调整之后,连续进行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多渠道的一系列尝试,销售效果和客户反馈依旧不尽如人意。
“我们试过各种产品,产品是从高往低试,渠道是各种渠道都试,最终试出来市集模式,这个模式是我们第十次尝试,也是我们最近这五周做的第十次尝试。”贾国龙在谈及预制菜渠道和品牌推广时感慨的说道。
贾国龙在西贝餐饮集团秋季沟通会上介绍,作为预制菜的创新推广渠道,贾国龙美食市集理想规模在3000平米左右,由美食广场、美食超市、美食课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美食广场作为主要业态支撑基础营收;美食课堂对消费者进行概念培养与美食科普;美食超市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构建出的销售渠道。三个部分形成闭环,相辅相成。此外,贾国龙还表示,每个市集的菜品有30-40%的创新菜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美食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年轻人烹饪技能的缺失和日渐提高的餐品需求有如并蒂双花一般的相爱相杀。预制菜的出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更是为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某业内资深人士曾表示,预制菜行业不一定是中餐现代化的最终答案,但一定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值得书写的里程碑。
-
预制菜升级变身“功夫菜”
作为消费升级时代的风向标之一,预制菜已经成为今年火遍全网的方便类产品,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在电商平台上架的预制菜菜品超5000种。
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一众从业者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行业火爆背后的良莠不齐 预制菜升级变身“功夫菜”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预制菜火爆全网。随之而来的是业内人士的担忧,行业准入门槛低和行业标准的缺失是预制菜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预制菜不过是老酒换新瓶的料理包。”某电商平台预制菜负责人在采访中说道。但事实上预制菜的生产是基于非常严格标准下的中央工厂、中央央厨模式。所以,预制菜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不低。与做餐饮相比,预制菜行业更加的集中,相对来说预制菜门槛也不低。
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但疫情的爆发对于预制菜行业反而起到了导火索和催化剂的作用——让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不过,由于众多商家在同一时间涌进预制菜赛道,导致食品口味参差不齐、原材料来源不明、食品安全缺乏标准、冷链物流据无法保障等一些列的行业问题直接横在了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之间。
“我们把市场上的预制菜都买回来一遍又一遍的吃。市场上同类型的餐饮好多产品名字叫的一样,但是菜品风味却不一样。”贾国龙功夫菜创始人贾国龙在谈及当今预制菜行业良莠不齐的现象时说道。
贾国龙透露,西贝就是在疫情期间逐步加强对预制菜的研发力度,加重相关资源的配备,并在广州建立研发中心。目前,西贝研发团队的规模已达300多人,食品科学团队32个人。
据了解,贾国龙功夫菜的前身西贝功夫菜是最早布局预制菜行业的餐饮企业之一。早在2019年9月,西贝功夫菜就推出了西贝羊蝎子作为第一道预制菜产品。贾国龙在采访中表示,西贝的预制菜之所以叫功夫菜,完全是在于其用心的工艺和高科技含量,从口味和食品安全以及食用方便程度上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真正做到“地道美食,想吃就吃”。
值得一提的是,贾国龙功夫菜在成功推出佛跳墙、狮子头、羊蝎子等名菜之后,在众多食品科技的加持下,逐步将功夫菜的边界向家常菜拓展。迄今为止,已经陆续开发出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辣椒烧肉、腊味煲仔饭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家常菜。
预制菜或将在“偏见”中成为中餐的现代化革命
尽管预制菜已经成为时下火爆的现象级产品,但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餐饮业的从业者都还对其有着一定的“偏见”。
“我们基本不用预制菜,中餐是要讲究锅气的,除了卤制品,我们都是现做的。”河南某知名高端餐饮品牌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道。然而,这一观点在专业人士看来则有失偏颇。“事实上,越是高端的餐饮它的预制过程越复杂。我们发现在中餐制作过程中,基本只有青菜属于完全现制、现炒,即从生到熟都在锅中完全进行。其实包括肉制品在内的很多产品或多或少都需要有预制过程。比如我们常用的酱油,包括酱豆腐、辣酱、腊肉,它们实际上都属于一定程度的预制产品。只不过今天的预制产品更加工业化、科学化,也更加安全卫生。这就是今天的预制品和之前预制品间的不同,所以实际上中餐的匠心与厨艺,反而是更加体现在预制当中。”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无独有偶,相当一部分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缺乏客观和科学的认知,很多消费者认为预制菜都是以冷冻产品为主,不新鲜。实际上,相比于外卖而言,预制菜从制作、存储和物流的角度来说,预制菜其实更加科学和健康。
德邦证券在其餐饮行业报告中指出:“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 等产品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经洗切、配制等预加工处理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融合了品质、营养与口感,符合健康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既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下无暇下厨的年轻消费客群的生活方式,更契合了餐饮工业化背景下餐饮企业降本提效的强烈诉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此,贾国龙在谈及如何看待预制菜是说道:“预制菜就是中餐的现代化革命。是传统中餐烹饪艺术和现代食品技术的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贾国龙功夫菜不但在横向菜品拓展和纵向品质挖深上火力全开,在预制菜概念培养、市场教育和品牌推广上也不遗余力的做着尝试。
西贝预制菜的推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西贝从最初在旗下莜面村进行预制菜的售卖,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菜品、价格和包装的调整之后,连续进行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多渠道的一系列尝试,销售效果和客户反馈依旧不尽如人意。
“我们试过各种产品,产品是从高往低试,渠道是各种渠道都试,最终试出来市集模式,这个模式是我们第十次尝试,也是我们最近这五周做的第十次尝试。”贾国龙在谈及预制菜渠道和品牌推广时感慨的说道。
贾国龙在西贝餐饮集团秋季沟通会上介绍,作为预制菜的创新推广渠道,贾国龙美食市集理想规模在3000平米左右,由美食广场、美食超市、美食课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美食广场作为主要业态支撑基础营收;美食课堂对消费者进行概念培养与美食科普;美食超市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构建出的销售渠道。三个部分形成闭环,相辅相成。此外,贾国龙还表示,每个市集的菜品有30-40%的创新菜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美食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年轻人烹饪技能的缺失和日渐提高的餐品需求有如并蒂双花一般的相爱相杀。预制菜的出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更是为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某业内资深人士曾表示,预制菜行业不一定是中餐现代化的最终答案,但一定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值得书写的里程碑。
-
同庆楼业绩回暖食品销售收入增5倍 发力预制菜店中店年内将达120家
疫情反复冲击下,同庆楼(605108)(605108.SH)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底线,业务快速恢复。
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5.91%,仅完成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预算收入9.52亿元的78.27%。
不过,在疫情相对初步趋稳的6月,同庆楼业务恢复迅速,预算完成率103.54%。
9月13日,同庆楼公开表示,预制菜渠道线上线下(300959)全面布局,目前已有联营店中店80家,年度会达到120家。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食品销售收入3797.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165万元,增长了5倍。
业务恢复月度预算完成率超100%
“同庆楼”品牌创立于二十世纪初,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为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
目前,同庆楼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婚庆服务、酒店住宿以及食品业务。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地拥有直营门店62家。
因此,同庆楼以餐饮为核心延伸出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餐饮业务、酒店业务(餐饮+住宿业务,其中住宿为配套业务,收入占比不足30%)、食品业务(餐饮零售化),各业务板块均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运营。
同庆楼于2020年7月登陆上交所,作为近十年来首家登陆主板的餐饮公司,受疫情影响业绩持续承压,上市当年即遭遇营收和净利双下滑。
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5.91%,仅完成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预算收入9.52亿元的78.27%。其中,公司1—2月预算完成率104.21%;3—5月预算完成率分别为57.68%、37.3%、56.6%;在疫情相对初步趋稳的6月,公司业务恢复迅速,预算完成率103.54%。
较去年同期相比,同庆楼可比门店收入下降1.04亿元,下降率为13.79%;新门店增加收入4583万元。
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1.67万元,同比下降70.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4.3万元,同比下降79.7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在经受疫情反复冲击的情况下,同庆楼仍然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底线,坚持不裁员不降薪。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毛利率达13.3%,较去年同期19.38%下降6.08个百分点,主要系在整体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公司仍需承担门店人力成本、酒店房租等固定支出,导致营业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但作为变动成本的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通过供应链体系及门店现场管控,原材料成本控制较好。
线上线下全面布局预制菜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预制菜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但市场上缺乏领军的品牌企业。
由此,2021年,同庆楼成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同庆楼食品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预制菜业务。
同庆楼表示,目前,公司食品从早餐面点到自热饭、名厨名菜,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可以全面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同庆楼食品销售收入3797.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65万元,增长了5倍。
9月13日,同庆楼在2022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预制菜渠道线上线下全面布局,重点在安徽、江苏,以及苏果、大润发、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联合开设店中店销售模式,目前已有联营店中店80家,年度会达到120家。
同庆楼总经理王寿凤曾表示,公司将基于用户调研不断迭代,争取年内完成不低于100个SKU产品。
不仅如此,同庆楼以餐饮业务为核心基础,已初步形成餐饮、宾馆、食品三轮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同庆楼正在签约入驻其他品牌超市,预计今年底入驻商超店将达到100家。
同庆楼表示,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A股餐饮上市公司,中华老字号品牌+众多线下大型餐饮门店+根基雄厚的研发力量等综合优势,构建了同庆楼在中国传统食品领域内的竞争壁垒。
-
中秋佳节家庭欢聚,火锅烧烤预制菜引领家庭聚餐新风尚
今年的中秋节似乎已不仅仅是月饼的主场。
近年来,受品类、营销创新推动,各大品牌商家纷纷推出主打自有产品特色的中秋礼盒。其中,预制菜礼盒也成为今年中秋节的节礼新宠。节日前夕,各大商超、电商平台等渠道纷纷上架售卖相关预制菜礼盒。
有分析指出,中秋节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并不能成为餐桌主菜。而预制菜的快速便捷、丰富多样,可以极大减轻节日期间家庭聚餐的下厨压力。近年来,以锅圈为代表的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品牌,致力于服务社区居民、老百姓的在家吃饭需求,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等,逐渐让预制菜成为节日聚餐、居家餐饮的新选择。
节日烟火气,预制菜为家庭聚餐添新
据悉,多家预制菜品牌推出了中秋节的预制菜礼盒,譬如安井食品就上线了金秋双节预制菜肴礼盒,套餐内包含鱼头煲2份、云彩鱼腩、宫保牛肉、孜然羊排、五谷海参羹、月亮虾饼、小酥鱼肉、藤椒鸡米花等经典产品。另一家预制菜企业龙大美食则推出了寻味家宴、鼎食风雅、鲜食美馔和闲食物语四个款式的中秋礼盒,包含水煮牛肉、脆皮五花肉、酸菜鱼、黄金地瓜条等。
除了综合品类家宴的预制菜礼盒外,主打单品类特色的预制菜肴也备受青睐。例如,锅圈食汇推出小龙虾中秋礼盒——冰橙花雕虾大大礼盒和海鲜风味虾大大礼盒,以差异化产品供应,丰富了用餐品类和场景。
据锅圈门店员工介绍,中秋小长假期间,锅圈的火锅、烧烤等相关产品也十分畅销。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居家火锅、烧烤习惯已逐渐养成,且家庭聚餐注重参与体验。而锅圈的火锅烧烤这类有参与感的预制菜,也让节日聚会更有烟火气。
此外,大闸蟹也是中秋节的餐桌常客。不过,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江苏地区螃蟹成熟期较晚,反而自江苏引进品种的新疆属地“天山雪蟹”成为新热门。虽然新疆地域偏远,但今年气候稳定、雨水丰沛,所以大闸蟹产量稳定。同时,得益于目前完善的全程冷链配送和物流运输体系,也让大闸蟹并未缺席今年的中秋餐桌。
正如国联证券分析指出的,当前预制菜市场C端消费短期认知不足,但长期潜力大。从产品看,预制菜企业依托大单品逐渐走向差异化。因此,主打大单品的品牌有望逐渐构建出差异化优势,持续圈粉消费者。
为家庭下厨减负,预制菜场景仍有开拓空间
今年春节以来,预制菜在C端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并走向更多家庭场景。与之同频,预制菜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发展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预制菜的快速渗透,主要是由于其品类丰富且快速便捷,为家庭下厨程序做减法,为菜品品类做加法,更加适用于我国家庭的小型化现状以及疫情后的居家常态。
但仍有不少消费者表示,预制菜的健康营养和应用场景仍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以便服务更多家庭场景。
不过,对类似锅圈食汇等,自创立以来就以服务社区家庭为核心布局出发点的品牌而言,其品类、产品更具有延展性和潜力。据悉,锅圈的半成品食材不仅可用于火锅、烧烤等单品类场景,其腌制或调味的肉类冻品也可以作为日常下厨的食材辅料,帮助上班族或者下厨小白轻松解决一餐饭。
-
山东潍坊剑指“中华预制菜第一城”
90后的王茜婚期将至,最让她和心上人胡立朋操心的就是婚宴环节。因为参加婚礼的都是亲戚朋友,所以小两口儿不仅要让大家高高兴兴,还要让大家吃好、喝好。“吃好,喝好”,似乎是山东潍坊最朴实,也是最好的待客礼遇。
近30桌的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小两口儿从选酒店,到定菜品,再到试菜,非常忙碌。“了解了一圈儿后发现,酒店菜品质量都不错,而且出菜速度非常快,不会让宾客久等,因为多数都是预制菜。”王茜说。能让挑剔的王茜交口称赞十分不易,因为在快节奏的当下,服务速度和口感质量同样重要,而预制菜正好调和了这个“当下”。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长期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小到一袋即食食品,大到世界级赛事数万人就餐,预制菜早已风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现代农业发展“领头羊”——山东潍坊,正在借风起势培育千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甚至已经喊出打造“中华预制菜第一城”的口号。在快节奏的当下,预制菜第一城要如何统一中国人的胃?
复制“大师菜”
“我们平均每天能出100吨净菜。”潍坊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达祥公司”)副总经理王广杰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一批批蔬菜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被工作人员洗、切好、包装成袋,再通过物流运输到寿光市各大学校和机关单位食堂。在明亮的车间外,公司还特意画出了一条参观道路,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考察团。
据王广杰介绍,御达祥公司作为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的产销模式,为寿光市170多所大中小学校、8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食堂预制菜配送服务。“目前有猪肉、净菜、豆制品加工三大预制菜系列。”
与王广杰同样忙于应对各路来访团的,还有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发食品”,603536.SH)商务总监李超,而他和公司同事正在接待着西部某地的政府考察团,在公司的展示厅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预制菜和展览着校园、企业、连锁商超等多个智慧消费场景。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走过20余年,第一个十年,我们成为火锅料行业领头羊;第二个十年,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预制菜产业链。”李超说,公司已形成冷冻预制菜品、冷鲜预制菜品、常温预制菜品三大系列,菜品涉及鲁菜等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菜品系列、功能性菜品系列等。“像麻辣小龙虾、农家蛋饺等系列预制菜品年产量达到3000多吨。”
据了解,惠发食品依托预制菜供应链平台,通过智慧分拣中心、智能仓储中心、中央厨房,利用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加工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预制产品,为电商、酒店、企业、机关、学校提供安全、标准、物美价廉的食材,进而可以有效链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农业基地+加工物流+中央厨房+智慧餐饮”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我们现在就是想让大家都能吃上健康营养的大师菜。”李超说。所谓大师菜,是各大菜系的名店、名厨通过和惠发食品科研技术人员双向融合,将个性化的大师名菜,以工业化、标准化方式进行步骤拆解和转化,而这个过程极其艰难。
“一开始是大师做给我们看,之后是我们做给大师看,只有菜品达到大师的口味,我们才能推向市场。”李超说,“比如潍坊大酒店特色菜红烧肉,要将其进行工业化转化非常难,因为日常大家做的红烧肉都是用家用高压锅炖煮,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没有那么大的高压锅,我们就改为用杀菌锅替代高压锅,虽然耗时都差不多,但是我们一锅可以出600公斤红烧肉。再经过调料包的配比,和名店名厨的菜品一个味道。”
虽然听起来只是在标准化生产中替代了高压锅,但实际上这背后却是大数据支撑着大师和科研人员数以千次的试验。“我们通过大数据筛选出来,一块五花肉最佳的口感是6瘦4肥,甚至肉的单片重量、盐等调料都要精确到多少克,全部都是标准化数据。前后要经过小试、中试、大试总计几千次的数据模拟和试验。”
在潍坊,类似的预制菜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拼出自己的特色,抢占这一风口。潍坊市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潍坊预制菜市场主体总量1871家、总量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深圳、长春),在营预制菜企业达1318家、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深圳);其中,生产加工企业占了将近7成(909家),数量居全国第1位。
目标“预制菜第一城”
不仅是企业端在抢占风口,政府端也在积极造势。
以潍坊市下辖县级市诸城市为例,今年4月13日诸城市印发的《诸城市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三年内,规上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到50家;预制菜生产加工能力提高到130万吨;年度营业收入到2024年度实现160亿元;八大菜系研发取得突破,并在大部分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自营与合作种养基地遍及全省各县市;潍坊、全省、全国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提升。
诸城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诸城产业坚实、发展强劲,现有得利斯、惠发食品等上市企业7家,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诸城,低温肉制品和速冻调理食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系列荣誉称号。早在1987年,诸城外贸就开创了生产预制菜的先河,系列产品畅销海内外。
仅“生产链”方面,诸城就建成485处畜禽规模化生产基地、594个百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起133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出栏生猪112万头、肉鸡7000多万只,90%以上农产品实现就地转化。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更是依托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预制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力打造蔬菜、肉类、水产三大产业链,培育500亿级产业集群。
寿光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高起点规划预制菜产业布局,寿光实施顶格推进,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产业强市的重点,列入三级干部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查事项,常委会专题研究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组建工作专班,确定重点项目,集中资源抓推进。此外,还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土地、财税、人才、研发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国企和民营企业合作建设预制菜项目,推动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同时,强化品牌提升。积极对接知名机构、平台、协会,筹备在菜博会期间举办预制菜论坛、产品展示等活动,把脉产业发展,扩大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寿光市市长李鹏在“2022潍坊寿光首届预制菜全产业链博览会”上表示,目前,寿光年产优质蔬菜450万吨、肉类18.9万吨、水产14.6万吨,培育发展食品加工领域规上企业48家、冷链物流企业54家,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上具备资源丰富、链条完善、物流发达的独特优势,2021年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78亿元。
记者注意到,潍坊市级层面在今年4月出台了《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围绕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立足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全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4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3000家,产业链规模突破3000亿元。
潍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潍坊除了具有市场主体多的优势外,还在原料供应、冷链物流、食品机械、平台支撑等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其中,农产品门类齐全,肉、菜、奶、蛋、果、水产供应充足,蔬菜和肉类产量均占全省的1/7,是全国4个年产蔬菜千万吨级、肉制品百万吨级的城市之一,蔬菜(常年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肉类产量(常年保持在110万吨以上)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1位。2021年,全市食品行业加工量达1676.7万吨。
(编辑:卢志坤 校对:翟军)
-
转战新型产业赛道第二年产值就增长80% 员工食堂三年内长成武汉农业龙头企业
长江日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李佳 张思凯)一份0.3厘米宽、4厘米长、0.5厘米厚的土豆丝被标注为编号01,烹饪方式为干煸;另一份0.2厘米宽、3厘米长、0.5厘米厚的土豆丝,编号为02,制作方式对应为土豆肉丝。在武汉港业中央厨房有限公司(下称“港业”)的预制菜订单库内,像这样的编号有数千个,编号所对应预制菜的规格、制作方式,来源于过去5年企业制作预制菜的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
随着预制菜行业成为万亿赛道,入局企业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武汉最早涉猎预制菜行业的港业公司,从一家员工食堂成功转型,去年年产值就较上一年增长超80%,跻身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10日下午4时,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停靠在东西湖走马岭源香食品产业园内的冷链车,正陆续从港业公司出发,将满车预制菜产品运往老乡鸡在武汉市内的70多家门店。目前,包括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在内的中餐快餐连锁品牌都与港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了。”港业负责人张家旺表示。
作为亚洲实业集团公司全资的食品公司,5年前港业成立时,主要为解决集团内两家医院、一家酒店共6000名员工的用餐问题。当时还没有预制菜概念,但与一家在汉央企建立起合作关系后,公司逐渐在行业内有了口碑。企业营销负责人舒军军告诉记者,2020年11月,老乡鸡在对企业进行考察后,决定拿出30家门店使用预制菜模式进行餐食制作,3个月测试期后,老乡鸡决定推广这种模式。
“以往门店里备菜,后厨需要大量人手进行摘、洗、切等工作,尤其是用餐高峰期,更是人员紧张。”舒军军说,以一道农家小炒肉为例,如果采用预制菜模式,他们会为客户计算出每一道菜使用的青椒为110克,并将青椒去蒂去籽、洗好切条,以10份一组打包装好并配上大蒜,配送至店内后厨师可直接下锅,高效且节约成本。
纷至沓来的客户订单和更多样的菜品需求也带来了挑战。与现做菜品相比,预制菜保质期至少要3天,这对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工艺提出要求。
港业厂长吴小明说,以西兰花为例,这是公认难存储的食材之一,由于富含活性成分,时间一久不仅色泽变黄,还会产生异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对西兰花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最终解决难存储的问题。目前企业还自主研发相关工艺,可以保证土豆不变色,不氧化。
今年以来,不少社区团购团长也找到港业,希望订购预制菜进入社区,这让港业感受到了预制菜的新趋势。张家旺说,目前企业正与一家食品零售企业展开合作,研发有营养但热量更低的预制菜,迎合时下年轻人健康、便捷的饮食需求。“我们也在以集团兄弟企业、合作单位为布点,搭建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开发个人及家庭端市场。”
记者从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得益于东西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优势,目前该区拥有一定规模的预制菜加工企业11家。年内,总投资15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项目(一期)也将动工。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服务扶持优秀预制菜加工企业,让基地、加工、市场实现有效连接。
-
开发130多个预制菜产品 湘潭市创新推出“全猪宴”
华声在线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胡盼盼)中秋时节,湘猪产业集群核心区——湘潭市,创新推出“全猪宴”:组织10家生猪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开发130多个预制菜品种,丰富市民节日餐桌。
湘潭是优质湘猪重要生产基地。沙子岭猪是“华中两头乌”优良品种,列入国保名猪。近年来,沙子岭猪走保种与开发相结合之路,种群不断扩大,全市年出栏沙子岭猪及配套系湘沙猪逾40万头。2020年开始,湘潭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领衔湘猪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支持范围。
根据湘猪产业集群项目定位,湘潭沙子岭猪要在全产业链上走出新路子。市里用好用活项目资金,着力扶持伟鸿、长盛、汇弘、毛家食品等10多家龙头企业,重点攻关生猪屠宰深加工,推进湘猪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
3年来,沙子岭猪产业集群建设争取中央财政投入75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逾6亿元,加快沙子岭猪产业集群成链。伟鸿食品公司新上设备,一头猪分割成230多个产品,抢占国内高端超市。汇弘实业新上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全自动生产线,打造5万吨库容的冷冻库,冷链流通不掉链。
做优一桌湖南饭,产业链延伸到餐桌。长盛科技公司开发的梅菜扣肉,在长株潭等地每天销量达1.5万份。三旺实业开发烤乳猪、肉丸等预制菜肴畅销广州、深圳。毛家食品开发毛家红烧肉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
梅菜扣肉、培根、肉肠、红烧肉、贡丸……琳琅满目的熟食产品,只需简单加热就可上桌,让很多年轻人在家中轻松当“大厨”。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吴买生称,全国预制菜市场火起来了,产业规模预计超万亿元。沙子岭猪抢抓预制菜“风口”,每头猪可增值3000元,增加就业逾万人。
-
预制菜市场火爆却尚无国标 业内呼吁尽快明确产业标准
中秋三天假期,白领小檀的公司规定不能出省,连续多天加班,她只想趁假期好好休息,便在下班后和朋友逛超市采购假期食材。“调味牛排、冷鲜牛肉,还有各种水饺、包点,顺便在家楼下钱大妈买点切配好的净菜,三天够吃了”。
小檀的操作是目前“懒宅经济”下很多年轻人的首选,这种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催生了预制菜的发展。各路企业、资本纷纷跻身预制菜赛道,就连格力电器(000651)日前也宣布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预估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由于预制菜还没有国标,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标准规范,并进行消费者普及教育。
■记者 陈福香
产业背景
广东加快布局预制菜
随着预制菜的爆热,国内一些上市公司、餐饮、零售企业等多个类型的大小公司都盯上了预制菜这门生意。记者了解到,目前预制菜业务整体分为To B端(企业)以及To C端(消费者)。在行业人士看来,对同样的预制菜产品来说,无论是B端还是C端,最终的消费者都是广大老百姓。如何让消费者在C端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和餐饮店一样品质的预制菜,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向记者介绍,中国预制菜市场正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估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目前预制菜主要以B端市场为主,占近80%的份额;C端市场则占据20%左右的份额。
广东正在积极布局预制菜行业。继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简称“菜十条”)后,7月27日涉及到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正式提交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初审,这属于地方首次为某一菜系立法。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截至2022年4月底,广东的预制菜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5369家增加到近7000家,在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广东预制菜产业指数排名第一。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2022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50强榜单》中广东占7席。
行业趋势
资本争先入局 企业竞相布局
预制菜市场的增长趋势可以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中看出来,如安井食品(603345),其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2.7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菜肴制品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185.33%。得利斯(002330)半年报显示,预制菜类业务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44.86%。
资本争先入局预制菜赛道,也加快了产业的发展。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2022年1-5月份,平均每个月都有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
从食材类企业、餐饮企业到平台性企业,预制菜已成为一众公司竞相布局的领域。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均有预制菜产品。电商企业盒马、叮咚买菜、朴朴也有方便菜产品。叮咚买菜近日透露,会从自有品牌预制菜研发生产、探索与餐饮企业合作模式两个角度出发适时推出预制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强势进军预制菜领域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近日被曝其北京开设的首家店铺关闭。记者走访发现,“舌尖英雄”位于广州天河大型社区的骏景花园店日前也贴出了转让告示。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舌尖英雄门店数量不超过300家。
发展方向
预制菜认知尚模糊 广东正在为地方标准立项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投诉数量居前的一类是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中消协认为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但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预制菜标准目前处于真空期,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如何提供预制菜标签?实际上,今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发布,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呢?记者走访社区发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在家简单加工就能食用的就是预制菜,有的表示预制菜应该是“一道菜”,腌制肉类和冷冻食品不在其列。
陈洪波认为,预制菜主要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行业里,通常将预制菜归类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即食食品四大类,加工/调理程度由浅至深,食用便捷程度则由低到高。”陈洪波认为,从C端市场看,当代年轻人对健康、养生、营养配比有较高需求,预制菜则方便、快捷、品类多、味道稳定,能较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但他也表示,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表现仍有改善空间,从口味还原度、性价比,到购买的便利性,预制菜都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预制菜存在定义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建议要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标准规范。”程钢向记者透露,日前,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包括商务厅、农科院、标准院在内的相关部门,正在同步立项与预制菜相关的5个省级地方标准。
程钢表示,除了要尽快制定产业标准外,消费者的认知标准也要尽快确立,而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正准备成立的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委会,将从设备的角度反向推动标准的统一化。“每个企业制定各自的食品加工标准,这不适合整个产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C端预制菜的发展尚未成熟,消费者认知和口味偏好、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物流触达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接受度。这个领域仍需较长时间进行消费者教育和认知普及,也有赖于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产业链的深度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