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预制菜新挑战何在?这场创新论坛干货满满

     

    中新网郑州9月17日电 (记者 刘鹏)9月16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河南分会场——第十届中国创业者大会平行论坛:全国预制菜英雄汇创新者论坛”在郑州举行,参会嘉宾围绕预制菜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何为预制菜?预制菜就是以农、畜、离、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预加工、预烹调、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主要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种类型。

     

      “作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预制菜产业一端连接餐饮消费,一端连接种植养殖,对食品产业转型发展、优化供给、扩大内需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论当日坛现场,郑州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张幼明致辞说。

     

      据了解,近年来,食品人对于预制菜的发展寄予厚望,但要真正开始布局,常常会面临许多的疑问和挑战。布局预制菜,新手如何创业?老手如何创新?预制菜企业又将如何创新产品和营销?

     

      当日,纳食科技董事长兼CEO、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经销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李研结合她多年的创业经验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创业、创造、创新。她认为,这三个元素对于当下预制菜企业至关重要,“越是艰难越有价值、越是艰难越要克服。”那么,企业创新之下产品又该如何营销?李研称,要不断给产品和品牌创造流量,才能被消费者、客户接受,并且得到回应和好评。

     

      然而,预制菜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合力协作,那么一个城市在预制菜的发展中又担任了什么角色?

     

      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须水邓记品牌创始人邓胜利称,豫菜作为中华饮食文化代表,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在预制菜风口之际,相关方应积极搭建预制菜企业交流平台,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及带动作用的行业组织,为餐饮行业及预制菜产业发展赋能。

     

      在预制菜的发展中,产品存储及输送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布局渠道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呢?京东物流华中区业务总监郭静认为,从餐饮业务演进来看,预制菜将给品牌餐饮企业带来更大的营业空间。“目前预制菜仍是一个行业空间广、头部品牌缺乏的蓝海市场。”

     

      郭静表示,京东生鲜作为国内生鲜零售行业领跑者之一,未来将结合自己的物流优势、预制菜商家专属扶持政策,与多方密切合作,多能效协同,共促产业发展。

     

      当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科研办主任张煌称,预制菜是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对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化自信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预制菜行业在2025年有望实现万亿以上规模。”

     

      但他也认为,预制菜发展仍面临几大问题,如产业发展政策有待完善、融合创新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短缺、预制菜产业标准缺失、高效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大单品”战略布局缺失,“豫”味特色不足等。张煌称,预制菜产业发展应顶天立地、扎根本土,并找准市场定位,聚焦大单品,利用科技差异化开发和提升还原度。

     

      “预制菜行业当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兴业态,企业以及各方角色应调整航舵协作共享,并构筑预制菜发展的闭环生态,与消费者同频共振。”在与会业的内人士看来,此次论坛将带动全国预制菜的高速发展,并有助河南再创农业产业化的新标杆、新模式。

     

      “全国预制菜英雄汇100品100人计划”签约仪式在当日论坛期间举行。(完)


    2022-09-18...
  • 专家称预制菜如同“猪狗食”,网友热议!工作室最新回应:属于心直口快的个人发言……

     

    近日,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在某直播间内表示,预制菜是猪狗食,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9月17日,智纲智库工作人员回应记者,上述言论属于心直口快的个人发言,不针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个体。

     

    据了解,9月14日,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直播间谈到预制菜时表示:“那是猪狗食,不要吃预制菜。生活一定要懂得‘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我在中国吃东西,从来不吃连锁店。一旦连锁,就没有意义了。”

     

    王志纲此语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常买预制菜的网友感觉“被冒犯”,认为专家不该如此贬低预制菜,预制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也有自己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并不像专家说得如此不堪。

     

    也有网友认为,预制菜虽然方便,但因为添加了防腐剂,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现在许多餐饮店大量使用预制菜,专家发声是敢说真话。

     

    公开资料显示,王志纲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是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系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

     

    9月17日上午,智纲智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是直播上一个心直口快的发言,他是作为一个美食家身份来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个体,“因为他平时确实不吃这类食品。”

     

    据新京报,预制菜,顾名思义,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通过需要加工的程度多少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此外,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90年代就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中国,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半成品菜生产企业,2002年好得睐成立,2008年味知香成立。2014年前后外卖行业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2020年至今,预制菜在普通消费者市场获得较大发展。

     

    据银柿财经,德勤消费行业洞察《2022预制菜行业展望》称,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5500亿元。

     

    “2022年,47.5%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口味还原度低,食品体验不及预期。”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预制菜产业品质升级专题研究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消费者都遇到了产品质量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极目新闻、新京报、银柿财经


    2022-09-18...
  • 格力入局「预制菜」,但董明珠不想当下一个罗敏

     

    和供应商的暗战还未结束,格力又宣布要进入似乎和空调不搭界的预制菜领域。

     

    9月7日,在珠海市讨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座谈会上,董明珠证实了格力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还要和珠海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合作。

     

    格力这一动作部分是为了配合当地政府政策,更是要延展自己的业务。格力今年8月已经推出过可以用光伏发电的制冷机,将触角伸到了冷链领域。

     

    在预制菜如火如荼时,格力似乎又在蹭热点。正如之前董明珠直播带货,或者投资五百亿做芯片。

     

    但背后原因并非野心驱使。如果只是看财报,格力表现不差。2022年半年度营收增长4.6%,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20%。这两个数据虽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在消费萎靡的上半年已经算得上亮眼。

     

    美的除空调之外的消费电器业务比重已经到了36%,格力空调比重常年占据70%以上。白色家电行业通常根素房地产周期起伏,并不明朗的未来让业务相对单一的格力阴影更重。

     

    所以格力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热门赛道。包括更早的手机,近几年的光伏、新能源车、芯片,现在又加上了预制菜。但相比此前大举投入,正处于渠道大变革中的格力,并不会轻易在预制菜上冒险。

     

    01、预制菜设备是好生意吗?

    对于在预制菜领域的角色,董明珠的表态很节制:格力暂时也只会做预制菜设备。这在产业链中偏上游。

     

    大家电行业早就感觉到严寒将至,纷纷往B端转型。美的2020年末就将原来的四大业务板块变更为五大板块,其中只有“智能家居事业群”为C端业务,其余楼宇、机电、机器人、数字化创新都为B端业务。

     

    当然,这四块业务完全无法和消费者业务匹敌。2021年,美的C端业务收入2349亿元,而B端四大业务相加只有730亿左右。

     

    进入2022年,随着经济下行,美的被爆出裁员消息,非核心业务如IoT、母婴、宠物业务都被波及。在5月交流会中,方洪波更是表示:“我判断未来3年是我职业生涯最寒冷的三年。”

     

    号称“降薪也不裁员”的格力,日子并不更好过。格力营收放缓,而新能源车、芯片和光伏业务显然不会在短期内带来实际利益。

     

    预制菜也算愁云惨淡中少数还有些水花的赛道。一个证据是,经营预制菜和速冻产品的千味央厨2021年9月在A股上市后,股价最高时翻了4倍。

     

    而在一级市场,2021年也不乏饭乎、锅圈食汇这类融资上亿的项目。2022年,陆正耀创立的舌尖科技更是拿下了10.5亿的B轮融资。

     

    找不到新方向的格力,盯上预制菜是情理之中。

     

    这一步实则风险不小。预制菜行业虽然是个老行业,但从疫情后才开始升温。喜欢追热点的格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做设备也是产业链上最能和格力现有业务搭界的环节。

     

    格力虽然有空调制造基础,但预制菜行业和空调制造完全不同。空调已经是高度集中化、标准化的产业,但预制菜还在初期,群雄混战,龙头们的规模也就在10亿左右千味央厨半年营收不过6.49亿。

     

    除了单个客户上限不高,这一行链条很长,涉及清洁、切菜、炒菜、包装等,每一环节、不同的制造品种都对应不同设备,如切菜机、洗菜机等等。而更棘手的是,每个客户因为侧重菜品不同,对设备也有不同要求。

     

    目前还不知道格力具体生产的是哪一种设备制造。格力希望和政府合作,首先为珠海斗门区1000亩的产业园供货,算是比较稳的切入口。但该产业园的设备可能很难复用到下一个客户身上。

     

    如果格力不想只做表面功夫,它会面临所有B端公司的痛楚:为一个分散的市场提供定制化方案,难以迅速复制。但现在看,格力并不打算冒失入场。提供设备是个性价比不错的切入点。

     

    02、旋涡之中

    格力俨然成为珠海的预制菜产业明星。在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要构架以“格力为平台”的预制菜产业。

     

    做白色家电的厂商中,格力算不上最大胆的玩家,如海尔也在到处投资车联网,以至于外界纷纷猜测海尔是不是也要造车;而美的触角伸向汽车零部件、机器人,还做起了光伏项目。

     

    这背后是大家电行业的集体焦虑。美的业务的扩张让意味着需要不断给B端业务输血,而格力大头仍然为空调,业务相对稳定,但也容易一损俱损。

     

    最近的渠道改革受阻就给格力敲响了警钟。格力的线下渠道已经运行近30年,模式类似于藩镇割据:每个省由地头蛇组成销售公司把持,遍布全国的小经销商都需要从当地销售公司进货。

     

    格力显然希望绕过大代理商,砍掉中间分成,直接在终端卖货。所以格力推行渠道改革后,线上用户单子在电商平台的“董明珠店”,经销商只负责发货,提供售后支持。实际上,省代们就少了加价空间。

     

    这也让河北大佬级别的代理徐自发倒戈,公开做起了飞利浦。格力的回应是停止给河北经销商供货,直接“断粮”。

     

    这场争斗还没有结果,但能看到格力艰难地靠拢电商。而美的2012年前也是模仿格力销售公司+经销商,但他们2014年时和苏宁、国美等等KA合作,并且自己开旗舰店,总部没有放松管控。最关键的是,美的2013年就开始做线上渠道,到2017年总部收回权力,直接管理各个大区这其实也是格力希望变成的模式。

     

    格力的业务重仓于空调上,而空调售卖又直接和各大区域的省代绑定。如果之后渠道变革无法顺利推进,内耗不断,格力的销量可能会受挫。

     

    做预制菜不会是格力重点业务。以格力的制造力,给几家头部预制菜厂商和政府产业园供设备算不上什么难题。从现在格力的表态看,他们没有表现出要在这一行大干快上的热情。起码,格力选择和政府合作的策略还是稳健的。而且以过去格力的经历,无论折腾手机还是新能源车,空调的地位从未动摇。

     

    预制菜在噱头之外,绝不会改善格力的困局。格力更急迫的是,如何尽快跟上电商节奏,完成渠道改革,稳住自己空调业务的局面。


    2022-09-17...
  • 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启动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9月15日,以“敢为天下鲜”为主题的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台预制菜微波炉发布会在格兰仕4.0科技体验馆举行。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副书记、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磊,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等出席活动。

     

    发布会上,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预制菜智能装备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现场举行了颁牌仪式。该专业委员会将共同推进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标准制定、行业规范以及产业的可持续繁荣发展。谭海城授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担纲主任单位、格兰仕集团担纲执行主任单位。

     

    发布会上,围绕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依托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力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餐饮行业协会、格兰仕集团发起组建的“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启动。

     

    该联盟发布了《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白皮书》。联盟致力于以标准为引领,通过相关生态企业间的专业合作、优势互补,打通预制菜标准体系、产品研发、设备定制、仓储流通、冷链配套、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高标准满足新时代日益丰富多元的健康饮食消费需求,全要素打造中国预制菜产业第一集群、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标杆。

     

    首批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成员亮相发布会,成员涵盖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食材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及设备厂家、冷链物流、互联网平台等相关企业。

    2022-09-17...
  • 预制菜风口刮到家电行业:是新机遇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预制菜的风口刮到了家电行业。

     

    9月15日,格兰仕集团发布了号称全球首创的预制菜微波炉和行业首个《微波炉烹饪预制菜感官评价技术规范》标准。此前的9月7日,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也公开对外表示称,格力电器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此外,海尔智家(600690.SH)、美的集团(000333.SZ)等企业在预制菜领域也有所布局。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预制菜在国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21年中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约为3459亿元,未来预计仍将以20%的年增长率上升。

     

    有家电行业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不少人看到预制菜通常需要加热后食用,因此认为预制菜的兴起会带动微波炉、蒸箱、烤箱等加热类家电的销售,但也应看到,预制菜烹饪便捷,对厨电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威胁。

     

    “预制菜产业的兴起对厨电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所有厨电企业认真思考。”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说:“我甚至认为,厨电企业抓紧时间布局这一产业,才是明智的。”

     

    家电企业入局

     

    在微波炉产品领域,针对消费者常需烹饪的食物,例如牛奶/咖啡、馒头/包子、米饭等,已经推出了一键烹饪功能,然而,针对预制菜的一键烹饪,还是新鲜事。

     

    预制菜的烹饪,虽简单也关键。艾媒咨询的报告指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市场覆盖问题,中国南北跨度大,不同地区的饮食口味差别大,中国的菜系也多,而目前预制菜企业带有明显的地域标签,还很难覆盖全国;二是菜品保鲜问题,预制菜的保质期通常只有数天,对冷链运输和零售流通的要求非常高;三是口味复原问题,中餐的口感与烹饪过程密切相关,各种调料包混合在一起后,真的能煮出可口的食物吗?“不好吃”是不少年轻人没有持续复购预制菜的原因之一。

     

    家电企业自然期待推出与预制菜烹饪适配度高的厨电产品。格兰仕集团将“让-18℃的预制菜冻品还原至最佳的口感与风味”作为预制菜微波炉需攻克的技术难点之一,以汤品为例,格兰仕预制菜微波炉将预制菜汤品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能控制在10秒以内。

     

    “格兰仕首创预制菜微波炉,针对主食、肉类、汤羹等预制菜种类,设定适配菜单,用户只需轻点预制菜按钮,选择对应的功能与菜品克重,即可坐享美味。”格兰仕集团方面介绍称。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格兰仕集团处获悉,9月15日格兰仕发布的全球首创预制菜微波炉分为家用款和商用款。与此同时,格兰仕已将一些集成式、多功能复合型烹饪电器纳入预制菜智能烹饪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专项中,以期未来推出功能更加丰富的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

     

    “跟预制菜最紧密相关的家电产品是微波炉、蒸箱、烤箱。”产业经济观察人士梁振鹏表示。

     

    海尔智家推出的春节年夜饭中就曾有北京烤鸭预制菜,称配合使用海尔的家用烤箱就能烤出地道的北京烤鸭。美的集团子品牌华凌则因为面向年轻人而相当关注预制菜,华凌品牌负责人曾称会与预制菜公司加强沟通、相互服务,让华凌的厨电更适合预制菜,将预制菜放进旗下云菜谱中。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预制菜的兴起或将带动智能炒菜机的销售。格力电器对预制菜的布局则另辟蹊径,董明珠透露格力电器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

     

    “预制菜行业被认为具有万亿元市场规模的潜力,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预制菜装备器械的需求量可能激增。”天使投资人郭涛相当认同格力电器在预制菜领域的动作。

     

    新的行业机遇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受访对象认为家电企业应该布局预制菜,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预制菜本身就是一个刚起步发展的行业,尽管今年以来它受到了政策的积极扶持,但它真的能如期长成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行业,且对家电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吗?

     

    那么,家电企业入局预制菜,是在蹭热点,还是在布局一个新的行业机遇呢?

     

    “我认为,格兰仕、格力电器等企业(布局预制菜),是看到了消费者在餐饮消费习惯方面的变化,主动应对市场需求的行为,是业务的自然延伸,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值得肯定的。”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一直依靠一款产品长期活下去,必须基于市场变化进行迭代。

     

    罗攀同时指出,尽管对于格兰仕和格力电器来说,布局预制菜存在一定的试错风险,但它们本来对于餐饮、厨电、装备就有一定了解,区别于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这种试错风险值得容忍。

     

    数字经济专家高泽龙等人则看好预制菜的前景,郭涛也认为C端预制菜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艾媒咨询的报告亦认为,互联网多元营销会助力预制菜快速触达C端客户。

     

    不过,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中国预制菜行业目前以B端市场为主,连锁门店的存在和增长驱动中国预制菜的发展,连锁门店需要标准化生产、快速复制达到规模化,对增效降本的需求高,预制菜食品能有效缓解厨房人力成本压力。家电企业在布局预制菜行业时,除开C端思维外,不妨在B端领域多下功夫。


    2022-09-17...
  • 预制菜行业群雄逐鹿,泰森用品牌力和产品力占领预制菜市场

     

    Z世代速食消费升级,懒人经济、独身经济和疫情“宅经济”兴起,给预制菜的爆发奠定了市场基础。据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在这样的局势下,众多食品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市场,欲求抢占先机,占领更大的市场。在这其中,作为“全球蛋白质专家”的泰森也瞄准时机,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全渠道布局中国预制菜市场,用实力破局预制菜蓝海新赛道。

     

    过硬的品牌力强势入局预制菜赛道

     

    据了解,今年是泰森食品进入中国第21周年,经过了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泰森早已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心目中生鲜食品的代名词,在强大的全球供应能力和全产业链布局之下,中国市场也成为了泰森最具发展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而下一步,泰森食品也将继续紧跟中国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利用全球优质全蛋白资源,布局中国7家智慧型工厂,涵盖从养殖屠宰到研发加工的全产业链,同时在下游也布局全渠道,利用国内首屈一指的“五全”模式快速、精准、全面地切入预制菜赛道。

     

    强大的产品力推动预制菜创新发展

     

    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泰森食品加大研发不同品类的预制菜菜品,旗下预制菜品类除了鸡肉制品之外,还有牛排、汉堡肉饼等各类预制菜品类。就以预制菜“鸡汤系列”为例,泰森就研发了“菌菇鸡汤”和“当归人参鸡汤”两种口味,从多角度开启与中国消费者在预制菜领域的沟通;另外一方面,为了解决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担忧,泰森食品利用在生鲜领域强大的仓储、运输能力,调动整个销售链路的革新,最终确保预制菜菜品的口感和口味,营养全面的同时又保证新鲜十足,让泰森预制菜获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

     

    整体来看,预制菜行业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市场竞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依然只是少数玩家。在群雄逐鹿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真正具有产品力和品牌力的玩家才能最终抢占先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未来,泰森食品还将凭借过硬的品牌保障力,继续深耕中国预制菜市场,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推动预制菜市场的发展,最终让更多中国消费者都能享用到更加优质,健康的预制菜菜品。


    2022-09-17...
  • 山东潍坊培育千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

     

    卢志坤 90后的潍坊姑娘王茜婚期将至,最让她和心上人胡立朋操心的就是婚宴环节。因为参加婚礼的都是亲戚朋友,所以小两口儿不仅要让大家高高兴兴,还要让大家吃好、喝好。

     

    30桌的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小两口儿从选酒店,到定菜品,再到试菜,非常忙碌。“了解了一圈儿后发现,酒店菜品质量都不错,而且出菜速度非常快,不会让宾客久等,因为多数都是预制菜。”王茜说。能让挑剔的王茜交口称赞十分不易,因为在快节奏的当下,服务速度和口感质量同样重要,而预制菜正好调和了这个“当下”。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长期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小到一袋即食食品,大到世界级赛事数万人就餐,预制菜早已风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现代农业发展“领头羊”的山东潍坊,正在借风起势培育千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甚至已经喊出打造“中华预制菜第一城”的口号。

     

    复制“大师菜”

     

    “我们平均每天能出100吨净菜。”潍坊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达祥公司”)副总经理王广杰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一批批蔬菜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被工作人员洗、切好、包装成袋,再通过物流运输到寿光市各大学校和机关单位食堂。在明亮的车间外,公司还特意画出了一条参观道路,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考察团。

     

    据王广杰介绍,御达祥公司作为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的产销模式,为寿光市170多所大中小学校、8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食堂预制菜配送服务。“目前有猪肉、净菜、豆制品加工三大预制菜系列。”

     

    与王广杰同样忙于应对各路来访团的,还有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发食品”,603536.SH)商务总监李超,而他和公司同事正在接待着西部某地的政府考察团,在公司的展示厅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预制菜和展览着校园、企业、连锁商超等多个智慧消费场景。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走过20余年,第一个十年,我们成为火锅料行业领头羊;第二个十年,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预制菜产业链。”李超说,公司已形成冷冻预制菜品、冷鲜预制菜品、常温预制菜品三大系列,菜品涉及鲁菜等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菜品系列、功能性菜品系列等。“像麻辣小龙虾、农家蛋饺等系列预制菜品年产量达到3000多吨。”

     

    据了解,惠发食品依托预制菜供应链平台,通过智慧分拣中心、智能仓储中心、中央厨房,利用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加工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预制产品,为电商、酒店、企业、机关、学校提供安全、标准、物美价廉的食材,进而可以有效链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农业基地+加工物流+中央厨房+智慧餐饮”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我们现在就是想让大家都能吃上健康营养的大师菜。”李超说。所谓大师菜,是各大菜系的名店、名厨通过和惠发食品科研技术人员双向融合,将个性化的大师名菜,以工业化、标准化方式进行步骤拆解和转化,而这个过程极其艰难。

     

    “一开始是大师做给我们看,之后是我们做给大师看,只有菜品达到大师的口味,我们才能推向市场。”李超说,“比如潍坊大酒店特色菜红烧肉,要将其进行工业化转化非常难,因为日常大家做的红烧肉都是用家用高压锅炖煮,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没有那么大的高压锅,我们就改为用杀菌锅替代高压锅,虽然耗时都差不多,但是我们一锅可以出600公斤红烧肉。再经过调料包的配比,和名店名厨的菜品一个味道。”

     

    虽然听起来只是在标准化生产中替代了高压锅,但实际上这背后却是大数据支撑着大师和科研人员数以千次的试验。“我们通过大数据筛选出来,一块五花肉最佳的口感是6瘦4肥,甚至肉的单片重量、盐等调料都要精确到多少克,全部都是标准化数据。前后要经过小试、中试、大试总计几千次的数据模拟和试验。”

    2022-09-17...
  • 日媒:在中国,预制菜盯上居家食客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9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食品业寻求满足居家食客的食谱6个月前,张大卫(音)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稳赚不赔的商机:中国火热的预制菜行业。在赔了大约10万元后,他关闭了在北京一家超市租用的10平方米摊位。张失败的创业经历表明,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这一模式被所有人接受。但许多分析师和企业认为,疫情期间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这一行业仍然可以提供健康的生活。

     

    2019年创立珍味小梅园的浦文明今年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说,该行业还会进一步发展。他表示:“消费者会觉得疫情期间吃的预制菜特别方便和美味,消费后就会记住它。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他们的消费习惯在疫情期间已慢慢形成。”几家食品制造商的高管们也认为,疫情后预制菜行业的增长可能放缓,但消费者的需求将持续下去。

     

    疫情前,包装好的预制餐主要卖给餐馆,以助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随着疫情防控对餐饮业造成冲击,预制菜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不得不居家的消费者身上。李艾普(音)就很喜欢预制菜,这位35岁的销售经理说:“我不太会做饭,所以就买三杯鸡和猪肚鸡等预制菜,更重要的是,这比到餐馆吃便宜。”

     

    大多数分析预测这一市场会持续增长。德勤估计,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5500亿元,到2026年将达1万亿元。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个人消费者只占市场的30%左右,70%的预制菜出售给了餐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在提高,这是投资者涌入这一行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但该行业面临挑战。国金证券7月的一份报告警告称:“预制菜行业门槛不高,但很难一家独大……因为有太多参与者。”而对于那些站稳脚跟并进行扩张的公司来说,另一个障碍是确保食品新鲜的安全冷链成本高且发展不足。零售业分析师鲍岳忠也认为冷链物流需要改进,并表示预制菜仍没有许多消费者期望的那么美味又便宜。但他认为预制菜有望增长。“预制菜仍然有很大潜力,因为对于餐饮业来说,目前很难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作者Cissy Zhou,乔恒译)


    2022-09-17...
  • 预制菜大省哪个强?论经营规模,北京第一;论家数,山东称雄

     

    省去摘菜、洗菜、切菜等手续后,仅仅几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常硬菜就上桌了。即使你是个厨房小白,也可以至少还原厨神七八分本事,成就这一切的就是预制菜。

     

    据启信宝数据,预制菜企业在各省份的分布数量依然遵循胡焕庸线,山东以近5000家的企业数量一骑绝尘。如果从预制菜行业的营收规模看,北京则将其他省份远远甩在身后。

     

    9月14日,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微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的产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高度进步的表现,它能解决原来的分散、初级、浪费和污染等问题,在提升效率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数:鲁菜之乡独占鳌头

     

    提及中国“八大菜系”,常常是指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菜系。作为能“让人人成为大厨”的预制菜,对八大菜系进行预制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糖醋鲤鱼、四喜丸子、葱烧海参……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怎么能不被预制菜盯上呢?山东的预制菜企业家数是各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最多的。启信宝数据显示,山东预制菜企业家数达4964家,比紧随其后的河南、河北企业数之和都多。考虑河南、河北跟山东接壤,所以鲁菜的影响范围应该不仅限于山东。

     

    总体看,八大菜系的主要消费区排名比较靠前。

     

    山东近5000家预制菜企业中,上市(以及挂牌,下同)企业(A股及新三板)为25家。从绝对值看,是所有省份中最多的,但如果看占比的话,山东仅为0.5%,排名第十三。即便是占比排名第一的贵州,占比也仅为1.72%,且上市企业仅为1家。

     

    此外,黑龙江、海南、天津、宁夏、青海、西藏6省份尚无预制菜企业实现A股上市或挂牌新三板。

     

    总体看,26821家预制菜企业中,上市企业数量合计不过135家,占比0.5%。同时,预制菜企业分布分散,除了因为各地饮食习惯不同,还与预制菜依赖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要求限制了单个企业产品配送半径也不无关系。

     

    鲍跃忠认为,预制菜的发展,关键在于更好地发挥产地优势,未来具有产地优势的地区,在发展预制菜方面可能比较具有优势,包括山东的蔬菜,福建、浙江的海产品等。

     

    2万家预制菜企业,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启信宝数据显示,26821家预制菜企业中,缴纳社保人数合计超过139万人。其中,超过10万人的有4个省份,分别为北京(483528人)、安徽(185415人)、福建(139545人)和山东(110253人)。

     

    营收规模:北京独孤求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很多省份或迟或早地都已进入赛道,开始了竞速赛。

     

    5年,共有7个省份的产业营收规模【注2】达到千亿元以上,分别是北京、广东、山东、四川、上海、内蒙古和河南。

     

    从营收规模看,北京属于独孤求败型选手,为近5年唯一已知行业年营收规模过2万亿元的省份。虽然2020年、2021年预制菜行业的营收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北京仍可傲视群雄。

     

    上文提及,预制菜依赖冷链运输,考虑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要求,配送半径受限。换句话说,只有巨大的常住人口才能撑起巨大的消费市场。

     

    紧随其后的是广东和山东,二者均是平稳增长。近5年,广东的预制菜行业已知规模从2017年的419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916亿元;山东的预制菜行业已知规模从2017年的246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370亿元。

     

    不过,论及营收增长绝对值,则四川表现亮眼,其预制菜行业已知规模5年间成功翻倍。而河南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5年间,预制菜行业已知营收规模从1099亿元下滑至887亿元。

     

    光有规模还不行,还得看盈利能力。

     

    虽然广东的预制菜行业已知营收规模被北京甩了几条街,但从已知归母净利润指标看,二者的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而且2020年广东还对北京实现反超——当年,北京的预制菜行业已知归母净利润为439亿元,而广东的则为503亿元。

     

    此外,山东、四川、上海、内蒙古和河南的数据则比较胶着,相对而言,山东表现出了稳定增长态势。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9月15日通过微信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称,目前部分省份已有先发优势,但长远发展还有待观察。从分布来看,目前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河南、河北、辽宁、浙江、安徽以及四川等诸多省份都已布局预制菜,以山东、广东、四川、河南、江苏等地为例,当下预制菜行业发展较快,其原因在于这几个省份都是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蔬菜、水产、禽畜等上游原料优势,且拥有世界闻名的地方特色菜系,饮食文化传统。此外,区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融资金额:河南以近千亿规模居首

     

    因具有“方便、快捷、标准化”的特点,预制菜行业获得了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比如,包头市上月发布了《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该计划提出,到2024年末,包头培育晋升国家级预制菜龙头企业5家,建成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基地3个,打造预制菜示范引领企业30家,培育引进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5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达200家以上,建成预制菜研发平台10个,培育一批专业预制菜产业人才,预制菜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作为嗅觉更敏锐的资本,早已选好了预制菜标的。

     

    从融资金额看,拿到最多融资的三个省份是河南、广东和浙江,分别为999.27亿元、718.98亿元和298.78亿元。

     

    从融资次数看,则是广东(156次)、山东(138次)、北京(127次)和上海(123次)靠前,这也是融资次数超过100次的省份。

     

    2021年4月27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SH605089,股价55.08元,市值55.08亿元)成功上市。味知香发行价为28.53元/股,上市后一路走高,5月时一度上摸138.8元/股,今年,其股价回落,但仍然远远高于发行价。

     

    安井食品(SH603345,股价141.20元,414.13亿元)8月的投资者调研记录显示,今年5月公司成立“安井小厨”预制菜事业部,主要聚焦调理类菜肴和点心类菜肴,产品和渠道定位上以B端为主、BC兼顾;按照渠道导向和竞品导向,主要通过自研、自产方式运营。

     

    三全食品(SZ002216,股价16.05元,市值141.11亿元)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利用预制菜的风口发展区域性产品,开发北方焦炸丸子系列等。

     

    陈洪波表示,从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除了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的农牧水产企业、速冻食品,以及下游的餐企、生鲜电商等企业均在积极拓展预制菜业务。而预制菜之所以能走俏,既有疫情的催化作用,更少不了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长期的宅家生活让居民囤菜的需求激增,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烹饪的热情;另一方面,疫情给各个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因而寻找新的业绩增长曲线;同时,各地政府也在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行业,预制菜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端连着消费变革,因此也成为地方政府争相发力的赛道。

     

    鲍跃忠认为,当前双汇等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公司、盒马等零售企业纷纷进入预制菜赛道,但这一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暂时没有非常成功的样本。这种情况下,影响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包括商业模式、产品创新、物流冷链等因素,都可以说是制约因素。但是,随着市场发展和需求变化,这些制约因素未来可能发生变化,不再成为制约因素。


    2022-09-17...
  • 资本逐鹿预制菜产业产品力与供应链优势将成核心竞争力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栗翘楚)无须撕袋,将全部食材放入微波炉中,几分钟后,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完成了。近年来,凭借储存方便和操作简单,能让新手“小白”体验大厨快乐的预制菜,正日益受到年轻上班族的青睐。随着预制菜消费持续升温,各类产品应运而生,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拓展着产业发展的版图。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疫情影响下,预制菜从餐厅后厨走到了消费者面前,这条被外界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体量的赛道,如今正成为各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在翻台率、出菜速度和招工难等多重压力下,许多连锁餐饮机构开始采用中央厨房提供标准化、定制化的半加工菜品来取代厨师,也就是预制菜。1700平占地面积,20多个摊位,上百种功夫美食……近日,西贝集团打造的“贾国龙美食市集”在其总部大厦亮相,在贾国龙功夫菜的基础上,持续深耕其第二增长曲线。

     

    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透露,文创园和商业综合体未来将成为美食集市的承载地。“我们设想的主要营业时段是夜市,作为年轻人的日常聚集地,文创园和商业综合体具备休闲、社交、娱乐等功能,美食集市也将丰富消费者的体验。”贾国龙说。

     

    国联证券分析表示,我国预制菜市场参与者众、竞争激烈、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当前,在餐饮连锁化、工业化和一系列降本增效诉求作用下,预制菜在B端餐饮已得到广泛应用,渗透率稳步提升,C端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疫情催化业逐渐放量。

     

    除了资本的涌入,各地政府也在抢占预制菜的“新风口”。

     

    今年3月,广东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着眼高标准引领高品质预制菜发展,组织开展粤菜三大菜系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

     

    在过去,大多数地方本土小吃由于生产条件、供应链等因素的局限,只能留在当地,随着食品工业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将地方菜系带到全国各地,是预制菜的一个发展方向。

     

    业界人士表示,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逐渐完善,保证了餐饮食材在运输、仓储环节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和体验的高品质要求,为中国预制菜行业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筑牢根基。

     

    国联证券分析,渠道力、产品力和供应链优势依然是是预制菜公司的三重壁垒。渠道端,先B后C路径明晰。B端现阶段需求明确,驱动力强,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C端长期潜力大,但消费者教育与习惯培养仍需时间。产品端,往往先主打大单品策略,后进行差异化竞争。供应链端,静待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公司。

     

    在贾国龙看来,预制化已成为实现中餐现代化的一个契机,且潜藏巨大市场机遇。“做好预制菜,持续加大在产品试验、渠道试验、模式试验等方面的投入,就像烹饪一道美食,食材对了、火候到了自然会受到各方青睐。”贾国龙说。

     

    (责编:申佳平、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来源:人民网】


    2022-09-17...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R2013818

工作日:9:00-18:00 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