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保山腾冲:“厨神”烹出乡村振兴“色香味”
9月9日,以“烹然心动·美好食光”为主题的2022年腾冲市明光镇首届美食烹饪比赛在顺龙社区河湾村民小组举行。
此次比赛由来自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明光镇9个社区和机关的10支代表队组成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需在两小时内现场制作完成5个成品菜,其中每支队伍在腾冲名菜“大救驾”“赶马肉”“大薄片”3道菜中任选1道,并制作1道创新菜和3道自选菜。
比赛开始,选手们纷纷拿起刀具,上演“厨神争霸”,比拼“切炒烹蒸”。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彩角逐,各参赛队伍“大展拳脚,一道道垂涎欲滴的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刀耕火种”“忆苦思甜”“节节高升”“荷塘月色”“金玉满堂”……饱含了明光人的浓浓回忆、展现了好客之道、承载了满满祝福。
在此次比赛中,明光镇还邀请专业评委、特邀嘉宾以及业余评委进行打分点评,并评选出比赛名次。
河湾村民小组作为明光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注重地域实景交互性,山峦叠翠、层林尽染、古桥流水、花田渔舍、田月桑时,鸡鸣狗吠……如今,河湾的自然景观得到保护和利用、地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人居生活得到转变及提升。
“我们以烹饪比赛为支点,撬动河湾文化、带动群众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发展。”明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烹饪比赛开创了明光历史先河,弘扬了明光美食文化、挖掘了餐饮文化内涵、树立了明光美食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郭彩帅 文/图)
-
转战新型产业赛道第二年产值就增长80% 员工食堂三年内长成武汉农业龙头企业
长江日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李佳 张思凯)一份0.3厘米宽、4厘米长、0.5厘米厚的土豆丝被标注为编号01,烹饪方式为干煸;另一份0.2厘米宽、3厘米长、0.5厘米厚的土豆丝,编号为02,制作方式对应为土豆肉丝。在武汉港业中央厨房有限公司(下称“港业”)的预制菜订单库内,像这样的编号有数千个,编号所对应预制菜的规格、制作方式,来源于过去5年企业制作预制菜的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
随着预制菜行业成为万亿赛道,入局企业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武汉最早涉猎预制菜行业的港业公司,从一家员工食堂成功转型,去年年产值就较上一年增长超80%,跻身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10日下午4时,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停靠在东西湖走马岭源香食品产业园内的冷链车,正陆续从港业公司出发,将满车预制菜产品运往老乡鸡在武汉市内的70多家门店。目前,包括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在内的中餐快餐连锁品牌都与港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了。”港业负责人张家旺表示。
作为亚洲实业集团公司全资的食品公司,5年前港业成立时,主要为解决集团内两家医院、一家酒店共6000名员工的用餐问题。当时还没有预制菜概念,但与一家在汉央企建立起合作关系后,公司逐渐在行业内有了口碑。企业营销负责人舒军军告诉记者,2020年11月,老乡鸡在对企业进行考察后,决定拿出30家门店使用预制菜模式进行餐食制作,3个月测试期后,老乡鸡决定推广这种模式。
“以往门店里备菜,后厨需要大量人手进行摘、洗、切等工作,尤其是用餐高峰期,更是人员紧张。”舒军军说,以一道农家小炒肉为例,如果采用预制菜模式,他们会为客户计算出每一道菜使用的青椒为110克,并将青椒去蒂去籽、洗好切条,以10份一组打包装好并配上大蒜,配送至店内后厨师可直接下锅,高效且节约成本。
纷至沓来的客户订单和更多样的菜品需求也带来了挑战。与现做菜品相比,预制菜保质期至少要3天,这对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工艺提出要求。
港业厂长吴小明说,以西兰花为例,这是公认难存储的食材之一,由于富含活性成分,时间一久不仅色泽变黄,还会产生异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对西兰花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最终解决难存储的问题。目前企业还自主研发相关工艺,可以保证土豆不变色,不氧化。
今年以来,不少社区团购团长也找到港业,希望订购预制菜进入社区,这让港业感受到了预制菜的新趋势。张家旺说,目前企业正与一家食品零售企业展开合作,研发有营养但热量更低的预制菜,迎合时下年轻人健康、便捷的饮食需求。“我们也在以集团兄弟企业、合作单位为布点,搭建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开发个人及家庭端市场。”
记者从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得益于东西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优势,目前该区拥有一定规模的预制菜加工企业11家。年内,总投资15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项目(一期)也将动工。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服务扶持优秀预制菜加工企业,让基地、加工、市场实现有效连接。
-
开发130多个预制菜产品 湘潭市创新推出“全猪宴”
华声在线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胡盼盼)中秋时节,湘猪产业集群核心区——湘潭市,创新推出“全猪宴”:组织10家生猪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开发130多个预制菜品种,丰富市民节日餐桌。
湘潭是优质湘猪重要生产基地。沙子岭猪是“华中两头乌”优良品种,列入国保名猪。近年来,沙子岭猪走保种与开发相结合之路,种群不断扩大,全市年出栏沙子岭猪及配套系湘沙猪逾40万头。2020年开始,湘潭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领衔湘猪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支持范围。
根据湘猪产业集群项目定位,湘潭沙子岭猪要在全产业链上走出新路子。市里用好用活项目资金,着力扶持伟鸿、长盛、汇弘、毛家食品等10多家龙头企业,重点攻关生猪屠宰深加工,推进湘猪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
3年来,沙子岭猪产业集群建设争取中央财政投入75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逾6亿元,加快沙子岭猪产业集群成链。伟鸿食品公司新上设备,一头猪分割成230多个产品,抢占国内高端超市。汇弘实业新上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全自动生产线,打造5万吨库容的冷冻库,冷链流通不掉链。
做优一桌湖南饭,产业链延伸到餐桌。长盛科技公司开发的梅菜扣肉,在长株潭等地每天销量达1.5万份。三旺实业开发烤乳猪、肉丸等预制菜肴畅销广州、深圳。毛家食品开发毛家红烧肉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
梅菜扣肉、培根、肉肠、红烧肉、贡丸……琳琅满目的熟食产品,只需简单加热就可上桌,让很多年轻人在家中轻松当“大厨”。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吴买生称,全国预制菜市场火起来了,产业规模预计超万亿元。沙子岭猪抢抓预制菜“风口”,每头猪可增值3000元,增加就业逾万人。
-
预制菜市场火爆却尚无国标 业内呼吁尽快明确产业标准
中秋三天假期,白领小檀的公司规定不能出省,连续多天加班,她只想趁假期好好休息,便在下班后和朋友逛超市采购假期食材。“调味牛排、冷鲜牛肉,还有各种水饺、包点,顺便在家楼下钱大妈买点切配好的净菜,三天够吃了”。
小檀的操作是目前“懒宅经济”下很多年轻人的首选,这种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催生了预制菜的发展。各路企业、资本纷纷跻身预制菜赛道,就连格力电器(000651)日前也宣布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预估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由于预制菜还没有国标,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标准规范,并进行消费者普及教育。
■记者 陈福香
产业背景
广东加快布局预制菜
随着预制菜的爆热,国内一些上市公司、餐饮、零售企业等多个类型的大小公司都盯上了预制菜这门生意。记者了解到,目前预制菜业务整体分为To B端(企业)以及To C端(消费者)。在行业人士看来,对同样的预制菜产品来说,无论是B端还是C端,最终的消费者都是广大老百姓。如何让消费者在C端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和餐饮店一样品质的预制菜,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向记者介绍,中国预制菜市场正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估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目前预制菜主要以B端市场为主,占近80%的份额;C端市场则占据20%左右的份额。
广东正在积极布局预制菜行业。继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简称“菜十条”)后,7月27日涉及到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正式提交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初审,这属于地方首次为某一菜系立法。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截至2022年4月底,广东的预制菜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5369家增加到近7000家,在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广东预制菜产业指数排名第一。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2022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50强榜单》中广东占7席。
行业趋势
资本争先入局 企业竞相布局
预制菜市场的增长趋势可以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中看出来,如安井食品(603345),其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2.7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菜肴制品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185.33%。得利斯(002330)半年报显示,预制菜类业务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44.86%。
资本争先入局预制菜赛道,也加快了产业的发展。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2022年1-5月份,平均每个月都有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
从食材类企业、餐饮企业到平台性企业,预制菜已成为一众公司竞相布局的领域。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均有预制菜产品。电商企业盒马、叮咚买菜、朴朴也有方便菜产品。叮咚买菜近日透露,会从自有品牌预制菜研发生产、探索与餐饮企业合作模式两个角度出发适时推出预制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强势进军预制菜领域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近日被曝其北京开设的首家店铺关闭。记者走访发现,“舌尖英雄”位于广州天河大型社区的骏景花园店日前也贴出了转让告示。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舌尖英雄门店数量不超过300家。
发展方向
预制菜认知尚模糊 广东正在为地方标准立项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投诉数量居前的一类是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中消协认为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但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预制菜标准目前处于真空期,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如何提供预制菜标签?实际上,今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发布,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呢?记者走访社区发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在家简单加工就能食用的就是预制菜,有的表示预制菜应该是“一道菜”,腌制肉类和冷冻食品不在其列。
陈洪波认为,预制菜主要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行业里,通常将预制菜归类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即食食品四大类,加工/调理程度由浅至深,食用便捷程度则由低到高。”陈洪波认为,从C端市场看,当代年轻人对健康、养生、营养配比有较高需求,预制菜则方便、快捷、品类多、味道稳定,能较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但他也表示,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表现仍有改善空间,从口味还原度、性价比,到购买的便利性,预制菜都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预制菜存在定义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建议要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标准规范。”程钢向记者透露,日前,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包括商务厅、农科院、标准院在内的相关部门,正在同步立项与预制菜相关的5个省级地方标准。
程钢表示,除了要尽快制定产业标准外,消费者的认知标准也要尽快确立,而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正准备成立的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委会,将从设备的角度反向推动标准的统一化。“每个企业制定各自的食品加工标准,这不适合整个产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C端预制菜的发展尚未成熟,消费者认知和口味偏好、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物流触达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接受度。这个领域仍需较长时间进行消费者教育和认知普及,也有赖于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
“预制菜”应让消费者知情
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第三方机构估计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连锁餐饮店使用预制菜也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其中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预制菜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食品加工工艺,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半成品菜、方便菜、料理包等都被称为预制菜。预制菜提高上菜效率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餐厅在运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对于预制菜,有消费者表示“只要菜的味道可以、价钱合适,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对我来说不重要。”但仍有不少人对预制菜心存芥蒂,人们选择餐厅用餐,为的就是体验不一样的品质美食,而用预制菜包、调料包完成一道菜,打出的广告却像是新鲜现做的,让不少人有种被欺骗感。
因此,对于预制菜,商家有告知的义务,消费者也有知情的权利。诚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预制菜的加工工艺也会愈加成熟,但既然是预制,就与现做的有所区别,无法完全取代厨师亲手炒制的菜肴。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对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享有知情权、选择权,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真实情况,有权选择商品或服务的种类,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该种类的商品或服务。若是打着新鲜现炒的旗号端上预制菜,也是对美食文化的不尊重。
说到底,消费者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这种未提前告知的行为;吐槽的也不是“中央厨房”式的烹饪方式,而是自己的知情权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对此,餐饮行业须尽快制定相应食品安全标准,引导相关餐饮品牌规范宣传,让预制菜“光明正大”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健康长效发展。
作者:徐可心(重庆大学)
-
茂名海关助力预制菜打造出口放心菜、特色菜、新鲜菜
随着“宅经济”的崛起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预制菜逐渐成为饭桌新宠,越来越多的传统生鲜菜品被开发成预制菜搬上餐桌,预制菜正成为餐饮行业新的 风口。为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茂名海关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助力茂名预制菜打造出口“放心菜”“特色菜”“新鲜菜”。据统计,今年1月~8月,该关共监管出口10余种预制菜739.75吨,货值3642.86万元。
为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茂名预制菜火爆“出圈”,茂名海关督促预制菜加工企业完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料生产、运输等环节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自检自控能力和质量水平,打造出口“放心菜”。
同时,该关还多方收集信息,指导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预制菜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外注册推荐,帮助企业开拓北美、大洋洲等海外市场,打造出口“特色菜”。
此外,茂名海关坚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引导预制菜企业采用提前申报、线上预审、预约抽样、优先检测等便利措施,提升通关效能,实施“5+2”预约查检,开展“一人一企”专人对接服务,实现随报随检,快速出证,全力保障预制菜出口快速通关,打造出口“新鲜菜”。
据统计,今年1月~8月,该关共监管出口10余种预制菜739.75吨,货值3642.86万元。
“预制菜回归本质就是食材的深加工处理,可以提高水海产品的附加值,我们希望通过预制菜,能让茂名的这些特色水海产品走出去,塑造我们自己的品牌。特别感谢海关的全程支持,确保我们的产品快速出口,让海内外消费者尽享安全、鲜美的‘茂名味道’。”茂名新洲海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英说。
下一步,茂名海关将持续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围绕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助力企业抢占预制菜发展先机扩大出口,推动预制菜产业成为茂名外贸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推动联农带农,推进乡村振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兰小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迎春
-
千年前的月饼、饺子、鸡蛋……从“考古食物”看饮食中国
中秋是阵阵稻香中的丰年愿景,是千里婵娟下的人月两圆。9月11日,央视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借文物之形,带领观众赴了一场中秋盛宴。其中,有一件文物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是一块来自1400年前的“月饼”,它的造型独特,内涵丰富。在月满中秋之夜,这枚千年前的“月饼”,传达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团圆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
虽然说,与金银玉器这样的器物相比,食物要想穿越千年保存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也颇有一些食物因缘际会,由于不同的条件得以留存,因而也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明。
这块现存于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的1400年前的“月饼”,是目前考古出土的唯一一块“月饼”。
1972年,这块“月饼”在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属唐代“宝相花月饼”。从外观可以看到,它制作精美,表面花纹精美清晰,富有规律感。
据悉,因为非常珍贵,这块“月饼”无法破坏性取样,因此至今人们仍然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馅,但有研究者研究认为,馅中应当含有枣子、核桃、葡萄和其他果仁。所以说,在现代人争论五仁月饼到底应不应该退出月饼界时,或许1400多年前,月饼原本便该是五仁馅的。
不过准确来说,这块“月饼”我们只能称之为“月饼样的糕点”。因为月饼虽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被认为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北宋时期流行一种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的小吃,则被认为是现代月饼的雏形。
“月饼”一词正式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不过这种月饼和芙蓉饼、菊花饼、蟹肉包儿等等众多名点心一样,只是一种市井小吃,而且“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那时候的月饼并没有与某个特定节日关联在一起。同时代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提到,当时南宋都城临安有五十多种蒸食,如春茧、荷叶饼、月饼、大包子、羊肉馒头等,“月饼”只是众多蒸食中的一种。
直到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明代宦官刘若愚编写的《酌中志》中记载:“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明代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余》中也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可见那时,月饼不仅代表着“团圆”,还成为人们在中秋节相互馈赠的佳品,互送月饼的习俗已蔚然成风。
西周的鸡蛋
春暖大地,万物生长。春分来临时,白昼和夜晚这对兄弟又有了一样的“身高”。在民间,春分这天流行“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寄托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西周鸡蛋”,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鸡蛋。
1974年的一天,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句容的一座西周墓里,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几十个鸡蛋。这些距今约有2800年的西周鸡蛋,每个长度约有4.2厘米、宽度约有3.1厘米,与如今市场上卖的鸡蛋相比,个头略小一些。
盛放“西周鸡蛋”的陶罐出土于江苏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座西周墓葬,学名为“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鸡蛋蛋壳很薄,直径在3.1到4.2厘米左右。
据专家考证,“西周鸡蛋”距今约2800年,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至今没有将这些鸡蛋提取出来,从入库到展览一直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
南宋的粽子
在江西九江德安县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对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被称为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实物粽子。这对菱角形的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如拳头般大小,外皮为粽叶,以天然芦苇叶麻线捆扎。同时,从粽子的编织手法和技艺上看,保持着地方传统特色,与我们现代粽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相近。
据悉,该粽子从1988年考古发掘的“桃园山南宋周氏墓”中出土,墓主人周氏右手拿持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系有两个粽子。墓中发现的这两个粽子,显示墓主人周氏离世时没能赶上端午节。据推测,她的家人想让她吃上粽子,便把粽子带到棺木中去了。在早期粽子也有祭奠之意,放入其中以示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也象征吉祥如意。
或许有人问,“这粽子还能吃吗?”其实,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两件粽子早已碳化,不能食用。不仅不能吃,就连平时拿放这对粽子都特别小心,以免损坏。
-
四种常见早餐搭配营养大比拼
健康的早餐应该满足以下标准:首先,营养要均衡。健康早餐应该由3部分组成,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还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蔬果。主食可以吃花卷、馒头、米粥、面包等。牛奶和鸡蛋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好的搭配。蔬果包括黄瓜、西红柿、苹果等。生吃的蔬果营养素不易丢失,有利于健康。其次,要看早餐是否不健康,是否多盐、多糖、多油或含有致癌物质。下面就用这个标准来看看我们平时常见的早餐搭配是否科学。
1.牛奶+鸡蛋
牛奶+鸡蛋是很多年轻人早餐最爱的选择,这个搭配虽然便利,但并不科学。清晨,人体正处于饥饿状态,而牛奶和鸡蛋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缺少碳水化合物,不能满足我们的能量需求,吃过之后会很快感到饿。为了补充能量,建议搭配面包、馒头等主食。
2.油条+豆浆
和牛奶+鸡蛋相比,中式特色的油条+豆浆似乎是更多老百姓的选择。但这样的吃法同样不够健康。油条的油脂含量和热量都偏高,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致癌物。豆浆虽然营养丰富,但它属于中脂性食品。这样一份早餐的脂肪含量显然超标,长时间吃容易导致肥胖。建议吃豆浆、油条一周不要超过两次,当天的午餐、晚餐尽量清淡。
3.白粥+咸菜
白粥虽清淡、易于消化,但营养成分的构成单一,尤其是稀粥,基本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和水分,而且白粥要比米饭消化速度快,容易产生饥饿感。咸菜搭配白粥虽美味,但咸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微生物含量都容易超标,存在健康风险。此外,盐分摄入过多也不好。建议每天搭配一个煮鸡蛋,鸡蛋不仅有蛋白质,而且蛋黄中还富含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等营养素,是与人体所需营养模式最接近的食物之一。咸菜可以吃,但要注意控制量。
4.蔬果沙拉
很多健身人士喜欢把蔬果沙拉作为早餐,这样看似健康,实则不然。这样一份早餐缺少主食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过少,而且,空腹吃香蕉、橘子等水果会刺激胃酸分泌,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建议搭配主食以及鸡蛋、牛奶等食物。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早餐还是应该以温热食物为主。(来源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美心月饼、跳跳虾、必吃榜预制菜一站式购齐,中秋销量环比增长50%,美团买菜预制菜成90后新选择
中秋当天,美团买菜营业时间将提前至早晨6:00,配送时间将延迟至24:00,同时上线了爆款买一赠一、半价券优惠等活动,消费者日常喜爱的“跳跳虾”、鲍鱼、鲈鱼等鲜活水产,来自北京稻香村、陶陶居、美心等知名品牌月饼等,还有大荔冬枣、云南蜜桔、红心猕猴桃等时令水果,都可享受即时零售最快30分钟到家服务。
为了满足消费者中秋家宴的购物需求,在春节“必吃榜”年菜基础上,美团买菜持续与大众点评“必吃榜”合作,聚合类似陶陶居、眉州东坡、小龙坎、广州酒家、同庆楼、顺旺阁等必吃榜、老字号商家,在中秋期间持续推出了近十款送得出手、可简单复热的家宴预制菜。
餐饮商家牵手即时零售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
无论是外卖还是现在火热的预制菜,餐饮商家们都希望能够让消费者在家中也可以便捷地体验到餐厅特色。
以美团买菜与眉州东坡合作的象大厨预制菜为例,该款预制菜以门店现场制作的菜肴作为基础,经过数十次调试及修改,最大限度还原门店现场制作的口味。制作完成后,依靠超低温冷冻技术,将完成烹制的菜品,在零下30℃以下的超低温中进行速冻,相比传统冷冻设备,大大缩减预制产品冷冻时间,降低水分、营养成分的损失,锁住食材营养和原有风味。
作为即时零售的美团买菜持续深耕自营商品合作, “象大厨”预制菜系列、减糖烘焙系列、秘制卤味系列都已成为了众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日常。拥有强大商品研发能力的美团买菜,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菜品“原汁原味”,成为了众多必吃榜餐厅的选择。
美团买菜数据显示,相比起今年年初,菜肴类商品销量环比增长50%,消费人群以周末做饭的80后、90后年轻女性居多。便利性、安全感和性价比是消费者选择预制菜的主要原因。
多项举措助力消费复苏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伴随消费升级,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快节奏的特点,在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依赖线上进行即时性消费的习惯逐步养成,加速即时零售发展,并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率先带动了消费升级以及社会复苏。
基于此,美团买菜联合了多家零售品牌,定期推出“月中半价日”专场,超过2500种商品参加专场活动,涵盖生鲜果蔬、酒水饮料、生活用品、肉禽蛋奶等多个品类,消费者可享受买一赠一、五折销售、99元减50元等多种优惠政策。
借助多年即时零售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对供应链的深耕,美团买菜形成一支专业采购团队,能够通过源头及品牌直采和供应链优化,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同时,美团买菜的价格监测体系,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调价,从而源源不断地将平价好货输送到居民餐桌上。
同时,还有更多的零售消费品牌选择牵手即时零售,助力消费复苏。8月16日,金龙鱼与美团买菜达成战略合作,将从五常大米开始与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除此以外,美团买菜已先后与蒙牛、伊利、新希望、君乐宝、晨光等知名乳企达成战略合作。
美团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秋活动专场与月中半价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美团买菜还将持续助力消费复苏,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快送超市服务。美团买菜持续深耕平价好货,为各地消费者持续提供即时需求、本地供给、即时满足的消费体验。”
【来源:周到客户端】
-
预制菜正在改变家庭厨房,餐厅会因此发生改变吗?
8月2日,中消协点名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餐厅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等猫腻,并称此举会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发各大媒体、大众的热议。
大部分餐饮连锁使用预制菜的窗户纸被捅破,消费者心中的疑问愈发强烈:如果很多餐厅用的也是预制菜,那为什么自己要花更多的钱外出就餐呢?
预制菜的C端火热
或带来家庭厨房的革命
不可否认,在近十年餐饮极速的连锁化、标准化进程中,大部分连锁餐饮门店的后厨,已经基本实现预制菜化。
现在大家讨论的预制菜,从我国餐饮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实就是连锁化刚兴起时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央厨房产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央厨房已经实质上地实现了对餐厅后厨的革命,餐企对厨师的需求大大下降,即使一些后厨也需要厨师,但技术要求已远远不如从前,甚至普通服务员都能“代劳”,这也让“餐厅还需不需要厨师”的讨论延续至今。
而现在,这样的景象似乎正在C端开始上演,消费者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动接受预制菜的存在。
主食方面,速冻包点早已十分普及,从最初的汤圆、饺子,到后来的手抓饼、锅贴,再到现在的各式蒸点、面点、粉面产品,预制菜已经几乎涵盖大部分家庭的常见主食。
菜品上,佛跳墙、羊蝎子、盆菜等大菜、荤菜,已经在年夜饭市场经历考验,而像酸菜鱼、水煮牛肉、鱼香肉丝等家常菜,以及各式火锅的调料包,在预制菜火起来之前便已普及,现在只是更进一步,慢慢在实现加热即食。
只有在蔬果方面,由于其保鲜时间短、易坏,目前的保存、运输技术即使能解决问题,价格也偏高,尚无法让C端消费者接受。
更重要的是,从生产企业、餐企、销售渠道、资本,都在助推预制菜在C端的拓展。
很多曾经餐企的代工厂、供应商,都开始向C端进发,比如味知香的线下门店2021年就已突破1000家;广州酒家、眉州东坡、海底捞、西贝等拥有自己中央厨房的餐企,则在门店、线上渠道全面推出自己的预制菜;盒马、叮咚买菜等销售渠道,都在推出或准备推出自有品牌预制菜;同时,珍味小梅园等新锐品牌,也都在预制菜C端市场发挥能量。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是十年来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新增1.28万家,尽管2021年增量同比减少了67.34%,但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依然新增0.42万家。
同时,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以来,就有超过11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最大一笔融资额超10亿元,百度风投、中金、华兴等均加码押注。
在预制菜大军这样的冲击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自然的被拉动,预制菜的产品数量、品种、销量都在成番上涨。
此外,预制菜在春节前后的集中销售期销量惊人,百度指数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增长877%,95后搜索占比超三成;京东618数据也显示,95后“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95.8%,即便在5月23日-6月1日这样的普通时间也表现不俗,京东生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0%。
可见C端消费者正在逐步接受预制菜,不难预见,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在不久的将来,预制菜就将在C端形成规模,就是把现在很多连锁餐厅的后厨换到家庭,厨师由餐厅受过培训的服务员换成自己,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家庭厨房的革命。
大菜、荤菜,可以直接购买预制菜,不需要自行处理食材、不需要调味,素菜也可以购买调料包,再自行购买、处理蔬果等。如果未来技术再升级,蔬果预制菜也并非不会出现,基本人人都能做,下厨的难度、门槛大大降低,而且还更便宜、方便。
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需求
可能发生变化
但对很多餐企来说,预制菜的走红并非是太好的消息。
从中消协点名餐企使用预制菜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一旦预制菜在大众消费市场普及,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需求很可能发生改变。
当预制菜的“前世今生”因全面进军C端市场被一一梳理,消费者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其实早已实际上地消费着预制菜,而现在,预制菜不只是餐企的“专供”,消费者自己就能买到,市面很多预制菜产品的厂商,本就是餐企的供应商、生产商,下厨的工序并不复杂,那么,消费者还愿意花更多的钱到餐厅就餐吗?他们还会到哪些餐厅就餐呢?
预制菜在未来的消费市场大概率会占有一席之地,未来的家庭厨房也会因此发生一定改变,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家庭。
有调研结果显示,一二线城市小家庭、独居等家庭形式正在成为主流,而他们外出就餐的需求,如果粗暴一点划分,大概可以分为“填饱肚子”和“填饱精神”这两大板块。
在“填饱肚子”的板块,快捷、方便、高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几个因素,能够立马解决问题,而如果预制菜真的实现普及,那和这部分特性就会形成重叠,相对而言,预制菜还可能更加便宜和卫生,毕竟是自己的厨房,自己操作,具有可视化。
知萌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所有的“懒人消费”中,做饭成为国民“偷懒”的首要项目,外卖和预制菜分别占比37.4%和37.2%,省时省力的外卖是上班族、白领等打工人的第一选择,但在追求效率之外,人们也希望吃得有品质一些,通过简单烹饪预制菜,寻求生活的烟火气。
对他们来说,午餐无法回家做饭,但晚餐却可以,一些预制菜可以提前买回来放在冰箱,或是网上下单,回到家花个5-15分钟,就能有一餐不错的晚饭,这就很可能导致晚餐的外出就餐需求有所降低。
而在“填饱精神”的板块,虽然一些荤菜、大菜现在也能通过预制菜实现家庭制作,但想追求真正的好味道、个性化味道、新鲜现制的菜品,还是需要到餐厅,现制、菜品口味的高品质、和预制菜品的差异化,就可能成为未来餐厅竞争的“杀手锏”。
同时,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很多时候并不只为了吃顿饭,特别是随着“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个性化、独特的聚餐氛围、自我的态度表达、社交属性等,在他们选择餐厅的决策因素中的层级不断提升,这些就餐体验,又是消费者自己在家通过预制菜难以实现的体验,他们会更需求符合自己个性化、氛围、体验需求的餐厅。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未来预制菜形成一定程度的普及,在餐企的所有标签中,现制、个性化、氛围、口味独特性、差异化等重要层级可能将不断上升。
未来餐饮可能出现
“现制”餐品和预制菜两极分化
如果这样的消费形态成为趋势,那么此前缔造了无数网红、掀起无数消费者热潮的单品、爆品的发展前景,势必会大幅降低,未来餐饮甚至可能出现“现制”餐品,和预制菜餐品的两极分化。
一级是“现制”餐品。
首先是口味上,无论预制菜技术再好,始终难以做到新鲜菜品现制的口感、锅气,那么,现制、区别于预制菜的独特口味、大厨的手艺,就成了消费者外出就餐的理由,现在各种私房菜、融合菜、中高端正餐市场受欢迎程度的上扬,也会助长这样的势头。
其次就是就餐体验,家庭就餐固然好,但却很难做到不同氛围的表达,现在很多消费者在同质化餐饮之下,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就餐氛围、体验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餐企不断在装修、菜品颜值、氛围营造上推陈出新、打造个性化的原因之一。
火锅的走红除了本身的口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社交属性,现在像谢谢锅、各式小酒馆等的复合餐饮,也是在满足消费者就餐体验、氛围感、个性表达的需求。
所以,未来“网红”的概念也可能会有所改变,预制菜难以满足的,且在口味、氛围、模式或表达上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餐厅,可能成为新一阶段的网红。
同时,也可能带动餐企的另一项业务——到家服务,这个“到家”并非简单的外卖等,而是厨师的上门服务。
诚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此前这样的服务多出现在春节等特殊时段,以及大家庭、高消费家庭等场景。未来这样的消费,在消费者需求之下,是否也会下沉?这是否也可能成为一些餐企第二发展曲线的突破点?或是厨师培养、就业等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另一极就是预制菜餐品。
尽管现在看来消费者对餐厅使用预制菜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触,但从现实需求来看,消费者很难拒绝预制菜品在餐厅的出现,典型如快餐连锁,特别是商圈/写字楼餐饮快餐店。
预制菜再好,打工人的午休时间依然很宝贵,能选择快捷、方便、性价比高、送货上门的快餐,就很难选择耗时耗力、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预制菜,无论这些快餐店使用的是不是预制菜。
所以这类门店受到预制菜C端销售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未来也很难被市场淘汰。
而连锁化程度高、主打正餐的网红单品、门店的生存空间,则可能被压缩。
现在看来,新品类、新单品的推出、爆红、发展速度和拓展程度等,相比前一阶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预制菜则可能会加剧这样的情况。
按照此前的逻辑链条,打造爆款、迅速拓展市场,就离不开标准化、连锁化,这依靠的就是中央厨房,所以此后无论新旧,火爆单品、爆品都会成为预制菜企业打通C端的突破点。比如酸菜鱼、小龙虾等单品,因为此前的爆火,消费者认知、中央厨房、供应链都十分成熟,已经成为现在预制菜中炙手可热,受到品牌、消费者双向追捧的品类。
虽然未来消费者还是会追捧爆品,但热情度、到店量可能很难重现此前火爆的模样,热度消退的速度也会加快,网红餐厅的生存空间、周期会大大下降,没有其他特色的单品餐饮门店也会逐渐减少。
结语
预制菜在C端的火热拓展,影响的不仅是预制菜相关生产商、餐企、销售商,也可能因为改变了消费者的外出就餐需求,从而影响到其他餐企的发展,这一点值得所有餐饮人关注,要做好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