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湛江发力乡村振兴,打造水产预制菜之都
近年来,随着经济消费升级,预制菜迎来了利好的消费环境。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本地预制菜产业发展时,湛江市早已摘得“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称号,脱颖而出。湛江有何秘诀?央视网采访了湛江市委常委程凤英,为大家解开湛江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密码”。
央视网:2022年3月,广东省印发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预制菜这条新的“千亿赛道”上,湛江有哪些做法和成绩?
程凤英:一直以来,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高位谋划推进,全力抢占先机。一是成立了湛江市预制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市“一盘棋”推进。二是成立湛江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整合全市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出台《推进湛江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从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支撑、质量安全监管、预制菜装备升级、市场品牌营销、冷链物流体系等十二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着力完善制度设计,大力扶持预制菜产业。四是成功申报“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是继“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和“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之后又一国字号荣誉。
央视网:湛江市内的预制菜龙头企业都有哪几家?接下来将如何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预制菜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联动?
程凤英:湛江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成员共有154家,其中龙头企业13家,主要代表为恒兴、国联、正大、双湖、虹宝等。主要采取五项措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对新增涉及预制菜的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依托遂溪白坭坡、吴川黄坡两大工业园现有基础,按照“龙头引领、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集群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重点打造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支持预制菜企业与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共建预制菜公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打造预制菜文化高地。结合湛江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推进预制菜产业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和红色旅游线路上设立预制菜体验区。加快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2022年4月,湛江国联牵头有关机构起草发布《预制菜产品规范》。 2022年6月,广东恒兴等多家企业联合起草发布《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T/CHA 023—2022)》《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T/CHA 024—2022)》两项团体标准。
央视网:李希书记在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湛江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如何利用“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的招牌,实现陆海统筹、港产联动?
程凤英:湛江市三面临海,拥有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4890平方公里,是海洋生物的天然温床。我市将充分利用获批“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这一国字号招牌的契机,通过市场端倒逼生产端,促进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深海网箱养殖。我市深海网箱达3300多个,占全省的2/3,未来用五年时间逐步建成5000个。二是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投资60多亿建设集水产品交易、物流、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湛江国际水产城。三是充分发挥湛江港作为“一带一路”支点港口、西南沿海港口群主体港的优势,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助力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央视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湛江乡村振兴有什么意义?
程凤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市将继续把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利用;三是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支撑;五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包括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等等;六是积极推进乡村建设;七是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湛江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我认为,湛江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发力点;是我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亮点;是我市推动“三农”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一大助力。(郑少铃)
-
预制菜,能“吃”多久?
撕开包装,起火加热,短短几分钟,一道菜品就能端上餐桌。
在“宅经济”的拉动下,预制菜逐渐成为人们就餐的新选项,但在产品“走红”、销售火爆的同时,预制菜行业也屡屡曝出食品安全、口味单一、商业诚信等问题。异军突起的预制菜,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该如何发力?
预制菜“走红”,催生千亿新蓝海
8月8日中午,市民何女士在新街口一家回味鸭血粉丝店吃完午饭后,又购买了一些预制的鸭血粉丝带回家。“之前在线上买过,味道不错还很方便,这次再买点,周末就不用出门了。”
随着“宅经济”兴起,方便、快捷、易操作的预制菜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盒马的预制菜销量同比增幅均超过300%。
南京仁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冯祝告诉记者,从2020年起,回味开始布局预制菜“赛道”,预制菜产品“回味赞鸭血粉丝”去年天猫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取得全品类第一的好成绩,“南京线下80多家门店,去年预制产品的销售额也有千万元。”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货架上,风味小炒、小火锅、空气炸锅美食等预制菜琳琅满目,不少超市还专门开辟了预制菜专卖区。
近日,中国国际预制菜品牌大会杭州峰会发布的《2022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
安全存隐忧,菜品口味满意率偏低
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精准抓住了现代都市人的“痛点”,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作为新兴消费业态,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有针对性的监督监管,预制菜“走红”的背后,食品安全、菜品口感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江苏省消保委今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接近三成。其中,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备受关注。还有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总体满意率不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安问题需要改进。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反映“预制菜口感单一”“一些菜品高油、高盐”“担心预制食材不够新鲜”等问题和顾虑。
此外,餐饮单位使用预制菜制作堂食,也饱受消费者诟病。我市一家餐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店不少菜品是预烹制好的,外卖中用到的预制菜则更多。对此,许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市民季女士直言:“餐馆堂食用预制菜,不如买了回家自己加热。”
规范“制储运”,细分口味避免同质化
在回味鸭血粉丝预制产品的生产车间,一份份鸭血粉丝从自动化的生产线上,经过各个环节生产下线。“我们的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冯祝告诉记者,预制菜要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食品安全,口感还原及产品创新也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今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与江苏省餐饮协会等2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发布。针对消费者的关注热点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标准从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包装要求、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贮存、配送等环节进行规范。
针对菜品口感,省消保委建议,企业可以根据季节、节日推出相关产品;根据地域特色,推出本土化食材、口味;根据口味细分,如同一菜品做成香辣、麻辣、偏甜等口味,提升菜品口感,避免同质化。
也有业内专家提出,预制菜行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生产标准,通过提升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推进行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多方共治,进一步完善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为消费者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
《2022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发布,预制菜市场加速发展
8月12日,新京报记者获悉,《2022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2021年为3459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4000亿元。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共有450余起餐饮相关的融资事件,其中供应链、餐饮服务商、调味品、植物基、物流配送的融资事件共计占比43.4%,单次融资金额最高达8亿美元。该白皮书由红餐网发布。
预制菜领域一年发生40余起融资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介绍,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速。美团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但目前美国和日本的餐饮连锁化率分别达54%和49%,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较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率持续提升,餐饮企业对于菜品标准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加上消费市场对于半成品、成品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大,带动了餐饮产业的新一轮升级。
在预制菜赛道方面,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B端(企业用户商家)市场为1956亿元,C端(个人用户)市场489亿元,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2021年为3459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4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产业建设尚处初级阶段,产业园、冷链网络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且目前行业龙头企业较少,市场集中度较低。
樊宁说,虽然预制菜赛道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预制菜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除了众多企业积极布局该赛道,国家与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文件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如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随着预制菜的热度一路走高,资本也在加速入场。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预制菜领域共计发生40余起融资事件,还诞生了预制菜赛道首个上市公司,2021年4月,味知香在A股挂牌上市,成“ 预制菜第一股”。
数字化增长将成餐企竞争重要壁垒
针对后餐饮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数字化增长将成为餐饮企业和其他品牌竞争的重要壁垒。在消费端,疫情的影响已经使消费观念、习惯、行为等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数字化工具和手段,提供线上、线下多场景融合的产品与服务;在产业端,勇于探索的先行品牌正在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的触达、交互、服务和履约模式,引导渠道、伙伴、终端共同梳理新的生意模式,提升全程效率和用户体验。
同时,随着餐饮行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资本对餐饮产业持续看涨,越来越多企业收到了资本抛来的橄榄枝。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共有450余起餐饮相关的融资事件中,供应链、餐饮服务商、调味品、植物基、物流配送的融资事件共计占比43.4%,单次融资金额最高达8亿美元。
新京报记者 王萍
-
2022中国(上海)预制菜产业大会圆满落幕,紫燕百味鸡多款菜品获人气认证
8月5日,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主办,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承办的“2022中国(上海)预制菜产业大会”圆满落幕。在本次大会上,紫燕百味鸡推出的手工鸡柳、水煮肉片两款预制菜品荣获“人气优选菜式”奖项。
据了解,紫燕百味鸡的预制菜包括水产、猪肉、禽类等多种品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本次入选“人气优选菜式”的水煮肉片精选腿肉,新鲜切片,融合30多道工序、50余种香料,轻松烹调,分分钟成就地道川味。吃起来麻辣鲜香,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在烹饪的过程中,还能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菜品,让美味进一步扩散;手工鸡柳则严选了新鲜的鸡脯肉,大块切片、均匀切柳。裹粉后炸制后的手工鸡柳则香脆劲道,无论是作为下酒菜还是作为零食解馋,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着三十余年历史的卤味品牌,紫燕百味鸡推出的夫妻肺片、百味鸡、藤椒鸡等经典产品,都可以算是广义的预制菜,其更突出的佐餐属性对于新鲜度和现做现拌的口味灵活度要求也更高。紫燕百味鸡拥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和中心工厂,对“快速、便捷”要求的响应能力更强。相比其他新兴品牌,紫燕进入预制菜赛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发优势明显。
现代人变得“更懒更忙”的同时,对美味+便捷也越来越重视,而这也将会推动预制菜在消费者市场继续释放需求。紫燕百味鸡预制菜具有免洗、免切、免调味的特点,省去了自己“买菜烧制”繁琐的过程,让不爱做菜、不会做菜的人也能在家里享受美食。
“快速、便捷”之外,预制菜质量的好坏也是大众切心关注的问题。唯有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在确保预制菜口味的同时,注重绿色健康和真材实料,使预制菜成为“省心、安心、放心“之选,才能真正留住市场,留住消费者的心。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紫燕百味鸡将秉持“好原料+好工艺=好产品”理念,严格把控品质,不断打磨与创新,推动预制菜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好体验。
-
踏准“预制菜”风口,京东以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助力行业发展
近年来,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此后,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预制菜产业建设。3月份,广东发布《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预制菜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广东预制菜文化科普高地等一系列创新亮点措施,全面开启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新局面。
8月11日,京东物流与京东生鲜主办的"食在广东 京制粤菜"2022年广东预制菜产业上行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为广东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贡献了新力量。
四大举措,助力打造广东预制菜品牌
京东从2017年开始组建专门的运营团队操盘预制菜品类,经过6年发展,已经在规模上形成了无法复制的行业优势。2022年,京东针对广东预制菜行业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策略,包括广链接、强触达、提声量、拓商流四大举措。具体来说,京东注重多元化资源链接,打造政府+企业+平台三方共赢模式,与此同时,京东发挥优势能力强势占领市场,抢先获得客户认知。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京东打造预制菜运输+销售一体化供应链模式,物流+零售联合造节,加强宣传推广,拓宽商流,为广东预制菜名品发出强音。
一体化供应链能力,打通预制菜全链路
加工、存储、运输是关系预制菜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广东预制菜上行发布会上,京东物流分享了预制菜行业物流解决方案,展现了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的超强韧性。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苏艳萍介绍,京东物流的冷链能力长期保持在行业领先位置,依托冷链仓储网、冷链运输网、冷链配送网“三位一体”的综合冷链服务能力,打造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实现对商家与消费终端的安心交付。
具体来说,在仓储方面,京东冷链在全国37个城市均有生鲜仓布局,冷链仓库面积超过61万平,通过多温层、一盘货的服务能力,以及精细化的仓储运营能力,确保预制菜商品在仓库内的安全、新鲜。
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冷链业务部总经理金山介绍,在冷链配送方面,京东物流遍布全国的强大冷链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干线、仓储、配送、包装、科技五大能力优势,提供从商品打包、分拣到配送的全程冷链解决方案,确保直达消费者餐桌前的每一个环节均可实现24小时全程监控无异常。温度可控、品质可控的京东生鲜预制菜品,可全方位保证用户的食用口感。
加码预制菜赛道,多管齐下大力扶持
在刚结束的“618”大促期间,京东平台上预制菜品类颇受追捧,成交额同比增长208%,这与京东的大力扶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预制菜行业上行发布会上,京东生鲜分享了预制菜上行平台政策方案。以预制菜商品的“菜”为核心,京东生鲜将在B端和C端协同发力,分别制定长短期计划,通过销售数据、频道流量、活动IP、全渠道、市场投入、冷链物流等举措,为预制菜赛道加码。
在加强政策扶持的同时,京东作为平台方,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监管职责,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发布。今年6月6日,京东联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布了《佛跳墙预制菜产品标准规范》,建立了预制菜佛跳墙品类的全方位的规范细则。未来,京东后续还将计划发布“低温午餐肉标准”“烤肠标准”“牛肉丸标准”等其他相关预制菜品类的标准规范,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预制菜周正式启动,系列产品集中上线
在当天的活动上,京东预制菜产业周正式启动。京东物流联手京东生鲜打造“广东预制菜品牌日”,携手联动顺德、高要、潮州等广东预制菜优势产区,借势京东商城线上资源叠加优势,推出招牌菜、菜单式等多种购物清单,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同时提升销售量,为入驻企业带来实惠。
当天,京东牵头围绕预制菜打造的系列互动产品集中亮相。例如,政府+企业+媒体联合打造广东预制菜专题美食节目,为广式预制菜站台,让美食好吃更好看。京东还参与策划了粤菜非遗等内容宣传,挖掘了古井烧鹅、南雄板鸭等既是非遗又有预制菜菜品的美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开讲,普及美食知识。系列动作不仅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品牌传播铺平了道路,还融合推广美食文化,让预制菜的形象更加立体。
未来,京东将继续以技术驱动,以客户为中心,用可信赖的供应链服务持续创造价值,助推预制菜行业更快、更好发展,从而为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力量。
【来源:金羊网】
-
广东农业厅副厅长谈预制菜:要尊重质疑,平和面对成长烦恼
中新网广州8月11日电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11日在广州表示,近期广东预制菜赛道火力全开产业盛况,成为经济复苏背景中的亮色。针对预制菜被热捧的同时很多人质疑,他认为这是预制菜的成长烦恼,不可回避,满足市场需求才是“王道”。
在预制菜赛道上,今年以来广东以多项“全国率先”引起业界关注。如发布广东“菜十条”(《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把预制菜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建设11个预制菜产业园;成立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组建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制订并发布系列行业标准;实施“双节营销”“春季行动”“夏季行动”等,广东预制菜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领跑。
陈东认为新时代、新需求、新技术,是预制菜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他表示,预制菜的火热得益于两大力量。一是市场力量,二是技术力量。市场的力量源于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时代需求推动“厨房革命”。而疫情的影响,则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发展进程。食品营养和加工工程技术、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则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但预制菜被热捧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很多人质疑,预制菜能跟妈妈做的菜相提并论吗?针对这个疑问,他用妈妈的缝纫机来打比方,“以前,我们不相信妈妈的缝纫机会消失。因为无论是质量、尺码还是成本,工厂生产的衣服都比不上妈妈精心缝制的衣服。到了今天,家庭缝纫机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服装工厂和线上线下服装店。”
他提出,美味和健康是预制菜的两大核心要素。他指出,预制菜的重大突破,在于通过工业化手段,实现餐食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营养健康化。 “产业发展受到质疑,其实是好事。只有赞美没有批评,那么深层弊端就会被高速发展所掩盖,从而形成系统性危机。”他表示,要尊重质疑,平和面对成长烦恼,攻关克难,完善提升,预制菜产业才能行稳致远。
陈东是在11日由京东主办的“2022年广东预制菜产业上行发布会”上作出上述看法的。针对预制菜的物流配送,他表示物流链接供给方与需求方,助力建成预制菜产业闭环。他建议,物流企业要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真切需求、全面对接供给方的真切需求,研究发现供需双方对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精准突破,推动供给、渠道、需求三位一体。让预制菜“展翅高飞”,飞进寻常百姓家。
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苏艳萍介绍,京东冷链在全国37个城市均有生鲜仓布局,冷链仓库面积超过61万平方米,确保预制菜商品在仓库内的安全、新鲜。在冷链配送方面,京东物流从商品打包、分拣到配送的全程冷链解决方案,确保直达消费者餐桌前的每一个环节均可实现24小时全程监控无异常,全方位保证预制菜的食用口感。
在当日的活动上,京东预制菜产业周正式启动,广东顺德、高要、潮州等广东预制菜优势产区,借势京东商城线上资源叠加优势,推出招牌菜、菜单式等多种预制菜购物清单。
-
食材消费市场空间大 预制菜站上风口
近日,在2022全球食材供应链峰会暨第十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2021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初级食材市场规模约为6.5万亿元,食材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0.46万亿元,食材流通市场规模达8.37万亿元,食材物流总费用约为0.7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涵盖了食材行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面向食材消费体量庞大的中国市场,积极顺应变革要求,提升食材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系是寻找新增量的突破口。
食材流通市场潜力大
崔忠付表示,现阶段我国食材行业主要呈现四大发展态势:食材贸易进口受阻,出口逆市上扬;食材消费整体稳定,餐饮市场波动较大;食材产业结构优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食材加工市场存量提升,仍需寻找新增量。
2022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食材消费市场规模突破7.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消费渠道来看,零售端食材消费规模为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2%;餐饮端食材消费规模为2.0万亿元,同比下降7.7%。
崔忠付表示,我国正在全面迈向食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食材生产端供需逐步转向平衡,科学种养殖初有成效,初级食材由“量”转“质”,利用转化率再次提升,加之流通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渠道供给合理化等成果逐步显现,食材流通损耗率逐年下降,食材流通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现代农业加工设施和技术升级发展带来的成果不断涌现,消费者对加工食材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总体消费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原因在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追求。因此,提升食材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系是寻找新增量的突破口。”崔忠付表示。
预制菜成行业增长亮点
面向消费体量庞大的食材市场,崔忠付表示,积极顺应变革要求,高质量发展,既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从品类扩张走向品质塑造和品牌引领的必由之路。他建议,行业应注重品质塑造,强化品牌建设,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食材的品质化能够使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逐步降低,同时也能刺激我国食材消费潜能更好地释放。在供应端,食材产地分散,种类繁多,食材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全国化的品牌。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水平,拓展新消费渠道,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让消费者从认知、到认识、再到相知,提高食材的溢价能力,提升消费信誉,促进食材消费力提升。”崔忠付表示。
多位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谈及食材消费,直观的理解就是预制食材,预制菜行业前景广阔,市场空间也很可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食材消费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深加工方面的市场相对较小,这也反映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朝着食材进一步深加工方向去发展,因此预制菜会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预制菜涵盖了食材行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成品菜之前的环节都算食材,食材市场以前只是一个地方市场,随着物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了跨越地区的市场。
“预制菜的兴起对食材市场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各地的食材可以跨地区流动,对于餐饮商家跨地区发展是一个助力。今后,食材市场会逐渐分化,形成多层次市场。低端食材主要在当地和附近消费,中高端食材可以卖到更远的地区,食材加工行业也会不断壮大。”郑磊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4070.8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4倍,年综合增长率高达50%,行业增速迅猛。A股市场上,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已先后布局预制菜业务,不少公司已见显著成效,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
“预制菜”将登台亮相第六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范金鑫)8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商务部指导,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共同主办,省老字号企业协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定于8月19日-21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山东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发展处负责人魏文胜介绍,山东作为我国农业、食品工业和餐饮大省,在预制菜原材料、生产加工、研发等方面优势明显。位于鲁冀两省边界的乐陵市,其东南部的杨安镇占据着中国调味品40%的市场份额,调味品产业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被称为“味都杨安”“中国调味品第一城”。承办方乐家客是“味都杨安”的山东老字号,深耕调味品行业125年,从为家庭包水饺、包子提供五香面,发展到现在为黄焖鸡、黄焖羊肉等提供“傻瓜式”组合调料,发展成为预制菜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魏文胜表示,博览会将以“乐在融合 预见味来”为主题召开“中国调味品+预制菜发展峰会”,峰会由山东省商务厅和中国调味品协会指导,乐陵市人民政府、省调味食品协会、省老字号企业协会联合主办。届时,调味品、预制菜等相关产业的大咖将济济一堂,共同探索在预制菜高速发展的今天,调味品企业如何借助预制菜风口,从消费者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切入,打造高品质的差异化调味品,帮助预制化的菜品最大程度还原菜品口味,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基本盘情况下,成功接力预制菜产业实现行业快速增长,争取企业发展新机遇。
-
着眼中国消费者需求,泰森用创新推动中国预制菜市场良性发展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的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整体来看,预制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生活的一部分,受到了大量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预制菜市场,谁又将成为下一匹黑马,争得第一份红利?预制菜的未来又该如何布局?
泰森食品是全球知名的鸡肉、牛肉、猪肉以及加工食品的生产商及供应商,他们紧跟中国消费者的饮食需求,瞄准中国预制菜赛道,利用国内首屈一指的“五全”模式,全面布局中国预制菜市场,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优质,健康的预制菜菜品,用创新推动预制菜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泰森食品其实早在7年前就已经推出过相关预制菜产品了。当时主要是涉及料理包和调理半成品的生产,但是当时市场消费者还不足以支撑整个预制菜市场,直到疫情拐点到来,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费需求的变化,客户群体的扩大,预制菜市场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而在此期间,泰森食品也在中国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从多方面去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相关负责人指出,预制菜在中国市场拥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而泰森食品凭借着创新技术完全有信心在中国预制菜市场立足。
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泰森食品加大研发不同品类的预制菜菜品,旗下预制菜品类除了鸡肉制品之外,还有牛排、汉堡肉饼等各类预制菜品类,就以预制菜“鸡汤系列”为例,泰森就研发了“菌菇鸡汤”和“当归人参鸡汤”两种口味,从多角度开启了与中国消费者在预制菜领域的沟通;另外一方面,为了解决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担忧,泰森食品利用强大的生鲜领域的仓储、运输能力,调动整个销售链路的革新,最终确保预制菜菜品的口感和口味,营养全面的同时又保证新鲜十足,让泰森预制菜获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
结起来,预制菜市场的火爆和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升级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疫情也起了一部分助推作用。而未来,泰森食品也将会充分发挥预制菜便利性特点,不断调整和尝试各种新品的研发,全面开发预制菜体系,进一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
部分连锁餐厅预制菜占比超80%国家层面尚无行业标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共同对外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企业),也就是说,大约85%的预制菜最终是从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流向消费者餐桌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快”为主的预制菜成为年轻人餐桌上的“新宠”。免去了复杂的洗、切、炒流程,节省了备菜的时间成本,只需要把整袋菜品从冰箱里拿出,放在锅里完成加热后,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就可以端上餐桌。
但当预制菜进入餐厅,却引来大众广泛的不满。
“没了烟火气”“每家餐厅的味道都差不多”“降低了成本,价格却越来越贵”……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投诉数量居前的一类是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不少消费者认为,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预制菜成为年轻人“新宠”
近年来,因为方便快捷的特性,预制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今年,周莹的除夕夜是独自在北京的出租屋中度过的。她早早就在超市和网上购买了各种的预制菜,为了能吃上几口家乡味儿,还提前在老家的餐厅订了一个“炸货大礼包”,里面包含小酥肉、肉丸子、炸带鱼和一整条大鲤鱼,都是加热即食的。她记得,自己“用两个小时就做好了10道菜,凑出了一桌像样的年夜饭”。
周莹到北京工作已经十多年,用她的话说,预制菜非常适合像她这样吃够了外卖又不太会做饭的厨房“小白”。“不用自己准备材料,里面的蔬菜、肉类都已经是按照不同的菜品需求切好的,我只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下锅就好,味道也比我自己做出来的好。”
“省时省力”和“性价比高”是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
但消费者不了解的是,他们通过外卖和堂食所品尝到的菜肴也可能是预制菜所制。
8月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共同对外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企业),也就是说,大约85%的预制菜最终是从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流向消费者餐桌的。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部分消费者对餐厅使用预制菜肴表示“毫不知情”,往往默认为餐厅的菜都是“新鲜现炒”。
“选择在餐厅吃就默认是厨师亲手做的。如果食材不是新鲜采买的,菜不是厨师掌勺炒的,那我们何必来餐厅吃饭!”喜欢假期“探店”的北京市民章林认为,餐厅堂食菜肴与自己购买预制菜烹饪价格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餐厅此行为有损消费者的信任。
预制菜的出现是餐饮业分工细化的表现
很多时候,在餐厅吃饭的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菜肴是新鲜热炒的,但事实很可能是后厨把预制菜拿出来加热后就端上了餐桌。
上述《报告》中明确指出,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随着中央厨房的兴起,预制菜在餐饮界已经很普遍。某大型预制菜食品加工厂在其官网中写明,“料理包供求范围覆盖整个餐饮产业”,包括快餐店、便利店甚至中高档餐厅等。
据悉,常见的预制菜形式,包括料理包或半成品,实际上是将备餐环节,从门店转移到了中央厨房,采取批量式、集中式的加工,有利于提升效率。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实际上,这种预制备菜的形式一直存在。“准备宴席或者遇到节庆的时候餐厅都会提前备菜;大家喜爱的酱牛肉、小龙虾大多是提前做好的成品,这种提前备菜也都属于预制菜。”
面对公众所质疑的“厨师帮忙加热料理包”的情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广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预制菜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连锁企业中,早就开始使用中央厨房预制菜了。中央厨房能标准化、集中式地加工产品,目的是为了保障餐品口味的稳定性。
吴广枫解释,“实际上,中央厨房、预制菜的出现是餐饮行业分工细化的一个表现。但预制菜的采购、制作、储存对技术条件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要在每个环节层层把关,保障菜品的品质为先”。
对于连锁餐厅、专营外卖的餐厅使用料理包多数消费者是有心理预期的,甚至认为不用为食品安全问题担忧,但对于中高档餐厅使用料理包的情况,一些消费者还是无法接受。“在餐厅消费的目的是能吃到厨师的厨艺,餐厅新鲜、独特的食材。如果餐厅也使用预制菜的话,与我自己在家做有什么区别呢?”周莹说。
对于此类声音,吴广枫认为,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多层次的,一些人只追求吃饱,有些人有更高的需求。“未来市场也会慢慢给出答案。如果一些高价餐厅却选择用预制菜为顾客服务,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优质的餐厅一定能用自己的特色风味留住食客。”
在钟凯看来,如果消费者对“新鲜现炒”提出明确要求的话,餐厅应如实答复,将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中。
律师认为“未提前告知”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在现实生活中,餐厅几乎不会主动告知使用了预制菜。
周莹认为,选择到餐厅消费与在家点外卖或者做饭目的不同,如果餐厅使用预制菜,希望他们能够提前告知。“必须让我消费得明明白白。我能接受的话会选择继续用餐,不能接受的话我可以选择离开,或者不再来这一家餐厅。”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认为,快餐和外卖使用预制菜可以理解,本就是以果腹为目的,并不过多的强调口味。而到价格较高的餐厅就餐,除了要吃饱外,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中餐的魅力在于同一菜谱,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味道不同,而预制菜则是标准化产品,谈不上味道的差异性。
他强调,消费者对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预制菜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消费者维权,商家理应给予赔偿或补偿。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消费者组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当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郝庆丰说。
郝庆丰认为,面对快速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市场管理部门对餐厅和预制菜行业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商家应主动告知消费者相关情况,出现纠纷时管理部门应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另外,要尽快着手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加强监管,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预制菜与现做的菜新鲜程度一定存在差异,餐厅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尊重其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
如若商家选择使用预制菜,刘俊海建议商家真实、完整地披露预制菜的相关信息,对预制菜与非预制菜实行差异化定价。同时他建议消费者在就餐前了解一下餐厅是否有明厨亮灶,向餐厅询问是否是新鲜现炒的菜肴再选择是否就餐。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餐厅、预制菜生产方加大监管力度,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行业内部已发布多部规范、标准
今年2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预制菜的冷链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卫生问题等方面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预制菜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未出台标准,但行业内部已经发布多部规范、标准。
4月27日,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布了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两个预制菜团体标准均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均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外,对预制菜的色香味提出明确的感官质量要求。
另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合作研发,整合温州科研资源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计划8月发布第一批温州预制菜团体标准。
吴广枫表示,食品在不同地区产品的类别形态都会存在差异,各地方出台的团体标准对特定区域能够起到规制作用。
在她看来,预制菜的食品标准主要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新鲜蔬菜切割后的断口很容易滋生微生物,需要限定微生物安全指标;二是运输安全,要明确预制菜全程运输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