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媒体:预制菜正在占领外卖和堂食,点餐是否应提前告知?
在资本的加持下,预制菜越来越火了。
预制菜正占领外卖和堂食
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速度快得超出预期。
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
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撕开包装复热一下就能吃。如此简单省事,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正好契合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所以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外卖和堂食。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仍旧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另一个广泛应用预制菜的场景就是外卖。也就是说,80%的预制菜最终还是要从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
天眼查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53.4%。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以及河北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预制菜真的香吗?
预制菜市场火爆,有机构分析,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2年至2026年预制菜行业的增速在20%至30%左右,未来3年至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有望成为下一片万亿元餐饮市场。
这么火的预制菜,吃起来真的香吗?
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方面问题,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尽管口味不尽如人意,但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预制菜在商家端是越来越吃香。有企业就公开表示,菜品实现了95%的预制化,看起来很高档的黑松露河虾仁、松鼠鳜鱼这些菜品,并不是门店大厨精心烹饪的,也是只需要经过简单加热的预制菜。
有业内人士表示,平时我们去餐厅其实也很少能吃到现做的菜,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尤其是在一些小有规模的连锁店和家常菜饭馆中。
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感受:“预制菜彻底摧毁了我吃外卖的动力,也包括一些堂食!”“在极致追求降本增效的餐饮行业,预制菜摇旗占领外卖,占领堂食,消费者、普通小餐馆被裹挟着连拒绝的余地都没有。当标准带走野趣,也只剩下统一的味蕾在哭泣了。”
点餐是否应提前告知是预制菜?
预制菜占领外卖和堂食,但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预制菜,而往往默认为是“新鲜现炒”。
不少消费者表示,去饭店吃饭,吃的就是厨师手艺。现在厨师手艺可能没有了,变成预制菜了。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表示:“如果在饭店吃饭,我要是知道是预制菜,可能就不吃了,把那黏糊糊的东西弄出来给我吃,可能还是一个月之前做好的,我可能就真的不会吃了。但是如果没告诉我,我可能就吃了。”
“到了餐厅吃的是预制菜,就像在店里吃外卖,口味一定不会好。我是图你家热菜更快?还是图你赚我三倍差价?”
工人日报近日发文称,大老远跑去餐馆吃饭,没想到吃到了预制菜,早知道是预制菜还不如在家点外卖呢?类似这种吐槽多了就会引发消费纠纷。针对这类纠纷,是消费者自认倒霉还是餐馆部分赔偿,或是要求餐馆今后要事先告知消费者点的是否是预制菜?这值得有关部门和消协组织研究。
是否需要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中新财经表示,鉴于预制菜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考虑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也应该把商品的真实情况和相关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地告知消费者。
陈音江认为,菜品是不是现场做、是否足够新鲜,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为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实际上就违背了消费者真实的意愿,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随着预制菜大规模上市,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
来源:澎湃新闻
-
预制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简单加工即可食用
半成品预制菜火爆
公开数据显示,进入腊月以来,某生活消费类App搜索“预制菜”次数同比增长超10倍,带动“快手菜”“半成品菜”“加热即食”等相关概念搜索量整体较去年同期涨4倍;有线上买菜平台7天就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每笔单价同比增长1倍。
据相关机构报告,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8300亿元。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供应预制菜的店铺,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餐馆,菜品既有年夜饭套餐,也有羊蝎子火锅、卤水盆菜、佛跳墙等单品,价位从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整体售卖情况也不错。
“预制菜方便快捷,节省了备菜时间,做饭效率提高了很多;摆盘也比较精致好看,容易让人有食欲;味道有保障,不会太难吃,对不会做饭的人比较友好,非常适合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一预制菜店铺的卖家告诉记者,该店今年的销量有明显提升,“90后”是主要消费群体。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看来,预制菜的流行一方面源自餐饮等行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推进餐饮工业化;另一方面是回应消费者在家就餐、方便快捷等需求。年夜饭等节日预制菜的流行也契合我国家庭聚餐等饮食风俗。
据相关平台统计,消费者今年更喜欢“硬菜”,2022年货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增长148%,其中,花胶鸡、佛跳墙、猪肚鸡等地域特色半成品菜,尤其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
“像鲍鱼、佛跳墙这种硬菜,处理起来很麻烦,现在网上买好预制菜提前放冰箱冷冻就好。”3口之家留在北京过年,女主人唐莉今年第一次将预制菜列入年夜饭的范畴。
在北京工作的贾佳今年春节也没有回杭州老家。她网购了品牌连锁店的半成品年夜饭。“我丈夫是北方人,因此我们的年夜饭要兼顾南北方口味。”贾佳说,她选购的半成品菜肴全程冷链运输,品质有保证,而且免洗免切免调料,真的非常方便。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看来,预制菜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可以省去洗、切、烹饪等一系列繁琐工序,只需按说明简单加工,就可以快速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硬核”年夜饭;同时,年夜饭在家吃,既可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又能满足家庭聚会,延续和家人吃团圆饭的传统习俗。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货不对版”吐槽多
在北京市民王女士看来,要论年夜饭的C位菜,自然是一条整头整尾的鱼,寓意年年有余。可今年除夕夜她将直播间热卖的预制菜大黄鱼加热后倒进盘子里发现,眼前这盘菜压根儿看不出是一条鱼。这让她非常生气,“当时直播间展示的可是一条完整的鱼”。
类似的遭遇,很多消费者都曾遇到过。
北京市民费妍从网上买了份预制菜大礼包,从网上的图片介绍看,这个大礼包非常实惠,但到手后,她的心都凉了半截,其中一份烤牛排只有半个拳头大小,和图片宣传严重不符。
爱尝鲜的天津市民程女士今年春节期间请朋友来家里聚餐,在某品牌网上店铺买了一份花胶鸡海鲜打边炉。她满怀期待地在朋友面前展示买到的新玩意,结果有种被骗的感觉,“分量少、口味差,还不如一份30元的自热小火锅”。
“95后”孙初买了被“种草”许久的某品牌佛跳墙,便在朋友圈吐槽:“工业味道很重,真的不敢吃,原来还不清楚什么是预制菜,现在拉黑了。”
记者浏览预制菜售卖平台发现,消费者对此吐槽的不少,有说缺斤少两的,有说包装损坏的,还有说食材变质的。比如某预制菜品牌的“茶树菇牛肚”,不少消费者吐槽“牛肚不好找”,该菜品只介绍了总重量,而没有标明肉和素菜的净含量。
由于预制菜采用速冻方式保鲜,食物在运输途中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达不到,极易造成预制菜的变质。不少消费者提出,商家为节约成本,放置的冰袋数量不够或冰袋太小,影响食材新鲜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消费者之所以吐槽预制菜较多,一方面是作为新生事物,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由于预制菜的火爆,大量企业进入该领域,存在制作不规范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
广东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预制菜品行业有一定门槛,包括品牌规模壁垒、食品质量及安全壁垒、渠道及客户壁垒、研发及创新壁垒等。预制菜品在国内尚处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激烈但格局不明朗。
根据《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业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报告》,目前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虽然半成品菜行业市场空间大,但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能够区别于同类竞品,走出激烈的价格竞争,建立自身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预制菜是否卫生,安不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朱毅看来,预制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质问题,一些预制菜商家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在后厨加工预制菜,设备不达标,食品生熟不分离,安全隐患大;二是存储风险,消费者收到预制菜后,应当迅速分门别类处置,区分冷冻、冷藏等;三是一些预制菜信息不全,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都应该标注清楚。
“对于预制菜的安全隐患,很多人都关注食物的储藏运输,却忽略了预制菜原材料的来源问题。预制菜食材的新鲜度、安全性问题需得到重视。”朱毅说。
有关预制菜面临的安全隐患,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认为,首先要考虑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剂量;运输过程中冷链环节也至关重要,要控制温度,还要注意运输途中的破损问题。
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预制菜的安全问题。2020年8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调整食品经营项目的修订内容中,增加了简单制售分类、增加半成品制售项目等;针对简单制售类项目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进一步细化食品经营项目类别,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办法》明确,在热食类、冷食类、生食类食品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简单制售分类,适当简化简单制售类项目审查要求。增加半成品制售项目,明确半成品定义,规定半成品制售仅限中央厨房申请。
那么,具体如何监管,既保障预制菜质量和安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这种便捷的生活服务;又能够让相关企业良性发展,进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呢?
“目前来看,存在一定的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公开通报,风险评估等级、设备监管等办法加强监管。食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规章进行生产经营,要以自治为主,加大对自身管理的监控。”周清杰说,长远来看,预制菜的问题属于社会共治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多层次地监督治理。
“监管部门应当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如及时发布在监督管理中发现的合规和违规的网络销售情况,以便消费者选择有安全保障的预制菜供应商,提醒消费者保留相关的票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的凭证。”孙娟娟说。
她认为,相关部门监管的权衡在于,既要为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又要防控可能由此而来的风险。这就需要根据这一业态的风险差异制定回应性的监管措施,如涉及食品本身的风险等级、加工工艺的风险等。此外,预制菜的消费加大了家庭厨房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也需要提示或引导消费者在最后环节的安全操作,多措并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澎湃新闻
-
江苏发布预制菜点质量评价团体标准,5月1日正式实施
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点已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不过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成为其发展痛点。4月27日,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对预制菜的分类、包装要求、贮存和配送做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受疫情影响,预制菜从餐饮商家逐步走向家庭消费场景,需求激增,不过预制菜也频频遭受质疑。江苏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居上在发布会上介绍,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点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调研样本中购买过预制菜的消费者中近八成表示遇到过质量问题。据参与调研的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问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4月27日从江苏消保委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获悉,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还遇到了标示信息不明确问题,如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主要食材、菜品分量、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甚至还有预制菜未标注菜品价格。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介绍,此次出台的标准鼓励食品原料可溯源,保障预制菜点的食品安全。该标准从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保质期及贮存、配送等环节都进行了规范,比如“冷冻预制菜贮存温度应低于零下18℃,冷藏预制菜点贮存温度应在0℃-4℃”等;标准还规范了预制菜的标识、标注,如预制菜点名称应在标签的醒目位置标明且通俗易懂,应标明制作加工日期、主料净含量、制作加工企业、贮存方式、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食用。
来源:澎湃新闻
-
明星纷纷与趣店切割,争议下的预制菜能成功吗?
7月26日,明星傅首尔和贾乃亮接连发声明,和此前的合作对象趣店划清界限。贾乃亮的声明中,甚至有对趣店的“谆谆教导”:要踏踏实实做产品,不要启动加盟项目,不要有任何除正常经营店铺之外的商业模式拓展。
本是重金请来的代言人,反过来竟然教导起“金主”。刚刚被新东方董宇辉拉黑的趣店,明星艺人为何要纷纷和它切割?其主打的预制菜商业模式前景又怎样?
趣店的舆论争议
趣店的前身,是罗敏于2014年创立的趣分期,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大学生分期购物商城”。本来理论上,为成年的大学生提供一种应急资金选择,也不能算坏事。可是这一模式,在趣店为代表的校园贷公司手中却走了样。
一方面,这些公司通过雇佣学生在内的推广人员,在校园内地毯式宣传,用低门槛的方式吸引可能没有偿还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又收取极高的利息,一旦学生逾期,则各种强硬催款手段齐上。据趣店招股书显示,在2016年的交易中,有59.5%交易年化收益率超过36%的政策红线。这股校园贷浪潮,最终迎来了政策强监管。趣店也因此股价暴跌,市值缩水90%以上。
回顾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现在很多人对趣店及其创始人的反感。即便趣店近几年尝试了多种转型,烧掉了很多钱,目前账上仍有20多亿现金,可见其曾经的暴利程度。曾经的业务并不违法,可是承担舆论道德上的差评,也算是无可回避的代价。
对于此刻的罗敏和趣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冤枉,目前做的预制菜项目,合法合规,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大的非议?可是不管人还是企业,不可能真的切割历史,毕竟其账上的数十亿资金,就是来自于历史。
但未来还是可以改写的,如果真的是好项目,真的能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宝妈”在内的群体带来机会或福利,那企业就还有成功的机会。
预制菜是风口吗
很少人会断言,只要曾经有过“污点”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就不能再有好好发展的机会。除了校园贷的黑历史,趣店目前的争议,还源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企业所呈现出来的运营态度。
因为近年来消费者就餐习惯的改变,预制菜确实成为一个新的创业风口。已经有多家成熟企业参与其中,比如号称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除了自身旗舰店之外,也采取了加盟模式。2021年年报显示,味知香1319家加盟店贡献了3.46亿元营收,平均下来每家店年营收额为26.23万元。
从这个平均营收额来看,加盟店的利润还不是很乐观。作为一家行业内相对较成熟的企业,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新入局者趣店要想有所突破,难度也可想而知。
在这个背景下,对趣店最近轰动业界的营销行为,人们难免就会多一点怀疑。趣店的这轮宣传不可谓不用力,罗敏亲自上阵,疯狂砸钱,1分钱的酸菜鱼、4.9元的啤酒鸭、0元送的1500台iPhone13,再加上贾乃亮、傅首尔明星助阵。可是事实证明,巨大的流量不一定就能带来成功,还有可能制造反噬。
在商言商,即便是外行,评估一家公司模式是否可行,都不可能只看宣传。一个以校园贷起家的公司要转型预制菜项目,可以说是巨大跨界。在这个过程中,至少要让人看见企业有充分的准备,人才团队,供应链,运营模式等等。
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倒急于画大饼,宣称宝妈们只要花极低的成本就能轻松赚钱,确实很难不让人想起“收割”一词。这一点,倒是和舆论的争议没有多大关系。
可见,趣店要想证明自己,也还需要做得更多。可作对比的是,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曾经也被各界质疑可行性,但低调坚持的新东方,最终在市场赢回了尊严。所以口碑能否改变,关键还是看企业自己的经营成果。
来源:澎湃新闻
-
大师菜走进百姓家 惠发食品预制菜亮相央视
7月25日,惠发食品作为第一站亮相央视《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该栏目聚焦诸城,对当地的预制菜产业进行报道。此前6月23日,本报资本市场新地理大型专题采访专题曾对对诸城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详尽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据介绍,诸城有556家预制菜企业,规模以上产值过百亿,是国内预制菜企业的聚集地。区域内有惠发食品、得利斯两家预制菜行业上市公司,佳士博也有意登陆港股。
央视报道,在惠发餐厅两名厨师正在给员工准备午餐,有炒土豆丝、芹菜等。因预制菜的快捷、便利,原本十几个厨师一上午的工作,两名厨师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出餐,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除却简单的家常菜,惠发预制菜还推出了根据八大菜系打造的大师菜,所有的制作工艺和用料数据都源于真人大厨,通过反复制作、记录数据、产品盲评,最终确定成为大师菜的制作标准,大师菜包含:脆皮肘子、蟹粉狮子头等系列产品。在保证菜品美味的情况下,提高了酒店、餐饮行业的出餐效率。
惠发食品是一家集预制菜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健康食材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公司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拥有五个生产基地。公司着重打造预制菜产业,构建产业链体系,在供应链平台搭建上,公司以建设城市“中央厨房+智慧餐饮”为核心,围绕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预制菜全产业链平台,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齐和宁)
-
从互联网金融转身到预制菜 罗敏没想到在直播间被拉黑
7月26日晚,“贾乃亮致歉”的内容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贾乃亮发文称:“基于近期趣店品牌历史背景的相关舆情,我和大家一样在密切关注,看到这些负面信息,本人深感愧疚和歉意。关于趣店的品牌合作,没有背调清楚品牌前身的经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双方已经解约,也没有后续的任何合作。”
短短几天内,“贾乃亮致歉”“傅首尔致歉”“董宇辉被网暴”“私人恩怨”等话题热度不下,这全是起因于一场直播带货。
而一场直播何以频上热搜?或许因为主播罗敏已经上了所有年轻人的黑名单。
被拉黑源于“私人恩怨”
7月17日,趣店创始人、CEO罗敏,搭档贾乃亮、傅首尔,在抖音进行了一场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在“趣店罗老板”的直播间,“1分钱抢购酸菜鱼”“500台iPhone13免费送”等标语赚足了眼球。
7月18日,趣店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进入预制菜行业。
7月19日,趣店创始人罗敏再上热搜。这次既不是因为放贷,也不是因为卖菜,而是被东方甄选直播间拉黑。
事件起因于日前罗敏现身东方甄选直播间,连续为主播董宇辉送了上“嘉年华”“火箭”等豪华礼物。在董宇辉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罗敏被直播间拉黑。
事后董宇辉在直播中解释称:“导演小哥因为大学刚毕业,有些私人恩怨,他要拉黑,我听完之后觉得挺合理的。”
“很遗憾,可能再也看不到董老师直播了。”罗敏回应。
“私人恩怨”?董宇辉话里有话,网友纷纷猜测这与罗敏“校园贷鼻祖”“趣分期”等标签脱不了干系。
网友评价“你们能知道董宇辉作为一名老师的愤怒吗?”“罗敏想看直播是假,想蹭流量是真。”
记者打开罗敏的抖音账号“趣店罗老板”,发现相关视频已经被删,且罗敏关掉了评论区的权限。
校园贷的“罪与罚”
这一切都要从2014年说起,彼时互联网金融风头无两。踏上这一风口,罗敏成立了趣店集团的前身趣分期,经营校园网络贷款平台。2015年,上百家校园贷平台杀入,趣分期是其中跑的最快的那一个。能够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其雇佣大量地推人员进行地毯式推广。
“大学城都是趣分期的广告,发传单、贴海报、朋友圈、QQ空间……印象里都是一些平面广告,也没有多么高大上。”一位金融科技从业人员表示。
“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有同学兼职去做趣分期的地推。他们的地推人员很多都是大学生兼职,不是专业的团队在做,行业乱象丛生。”某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表示。
专家表示,宣传的误导,对刚迈入大学,尚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是一种误导。
校园分期平台重要的盈利来源是从学生贷款中收取利息。此前有媒体报道,校园分期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还有天价滞纳金和各种变相砍头息。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学生们基本不具备还款能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端用户,许多学生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借款。而高利息也有高利贷的嫌疑,学生因为还不起平台贷款被催收,跳楼、自杀、犯罪的悲剧时有发生。
与人性和法理相悖的商业逻辑必然行不通。从2016年5月到2017年底,监管多次出手整治校园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在校园贷被勒令取缔后, 校园贷平台纷纷退场。而趣分期则将业务重心放在成人现金贷,并升级为趣店集团,于2017年10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随着一众投资机构的退出,趣店在主业上一直走下坡路,一度濒临退市。财报显示,趣店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2.018亿元,同比下降60.9%。从近年来,趣店营收连续下滑,2019年、2020年、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88.40亿元、36.88亿元、16.54亿元,几乎每次都是“腰斩”。
此外,从市场反馈与投诉来看,趣店金融业务还存在高利贷、暴力催收等大量遗留问题。
7月26日,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趣店业务呈现收缩态势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疫情背景下资产质量承压,不良等数据上升拖累业绩表现。二是互金监管持续趋严,一些擦边球甚至违规行为被大力整顿。三是机构自身缺乏产品设计、运营风控、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牌金融机构如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陆续进场的大环境下难以与之抗衡。
预制菜“真香”?
在转型预制菜前,趣店已频繁试水多条新赛道,但都无疾而终。“趣店此前为多次转型付出了较多的沉没成本,也表明其在不断转型尝试中或进入瓶颈状态。”苏筱芮表示。
她表示,趣店此前业务可能会对预制菜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从现有情况来看,趣店的预制菜更多的是讲品牌故事,用流量打法,需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一批忠实的消费者来持续购买其产品,而负面评价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
巧合的是,在预制菜的赛道上,罗敏和陆正耀相遇了。今年1月,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的预制菜创业项目舌尖工坊开始全面招募加盟商。除了“跨界”选手,餐饮企业和资本早已开始布局。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67万家。同时,海底捞、三全、眉州东坡、盒马鲜生等具备品牌知名度的企业相继入局,行业竞争加剧。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2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2016年是融资高峰期,融资事件分别有14起和17起,2020-2021年是又一个融资高峰期,2020年预制菜赛道共有12起融资,2021-2022年,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
预制菜被称为“2022年第一个风口”。然而,冷冻的预制菜,真能“炒热”吗?
预制菜行业的重要配套条件之一是冷链运输。由于预制菜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家庭,用户分散、时效性高,且平均交易规模小,整体来说对配送环节要求不低。而完备的仓储物流体系、先进的冷链运输技术对预制菜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决定着更广阔的业务范围。
参与者多、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食品安全、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等都是围绕预制菜出现的问题。“很多消费者对预制菜评价不高,我们投资过的一个品牌,经常性地处理差评。”一位新消费行业投资人表示。
记者近日曾网购多个品牌的预制菜,包括“宫保鸡丁”“梅菜扣肉”“蟹粉狮子头”等经典菜品。除了备菜环节省去了时间,预制菜在色香味方面均和传统口感相去甚远。
此外,虽然有疫情催熟,人们对预制菜开始逐渐接受。但是,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理解,总少不了一种“烟火气”,人们习惯用食物来慰藉自己和家人,“深灶铁锅,单锅现炒”是中餐的精髓。而预制菜把所有的食材都放到工业化的流水线上,不仅少了“烟火气”,也没了“锅气”。
虽有资本“生火”,但预制菜仍饱受质疑。专家表示,该行业目前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尚未出现领军企业,与其博人眼球的营销,倒不如稳扎稳打来得实在。
-
趣店预制菜这把火,烧不掉互联网记忆
7月26日,十日前刚给趣店预制菜项目站台的明星傅首尔、贾乃亮先后通过微博发声,针对自己与趣店的合作发表道歉声明。
傅首尔直言“自己接错了一份工作,疏忽又愚蠢”,称和趣店预制菜的合作是单次,没有深度合作,也没有后续合作。贾乃亮也表示“是我们疏忽大意了”,称已经与趣店解约,未来不会有合作。
再联系到此前趣店创始人罗敏被东方甄选拉黑引发的舆论争议,趣店预制菜这把火眼看就要熄灭。而浇灭这把火的,或许就是人们对于趣店曾经做校园贷,以及罗敏频繁追逐风口创业的互联网记忆。
爆火的趣店预制菜
7月17日,趣店罗敏在其抖音账号进行了一场长达19小时的直播带货,凭借“1分钱抢购酸菜鱼”、赠送iphone手机等活动创下了单场销售额超2.5亿元的纪录,累计观看人数达9098.6万人。
据悉,罗敏除了邀请贾乃亮联合直播,还在微博和抖音共送出了1500台iphone13。当日,其直播间的商品都打出了低价甚至抄底价,很多商品的价格都定在19.9元、29.9元、59.9元,均比市场价低。坊间有传言称,这场19小时的直播总支出有上亿元。
不得不说,这种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手段的确吸睛。在巨量关注下,抖音账号“趣店罗老板”单日累计涨粉达397万人,“趣店要做预制菜”的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为趣店省去大量宣传费用。
隔天下午,趣店就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预制菜品牌战略发布会,介绍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
在发布会上,罗敏称趣店计划未来3年支持10万用户创业店,从而打开线下市场。同时他表示,可以为缺少开店资金的商家提供贷款服务,“我们可以为创业伙伴提供一年期免息贷款”。
然而,这被外界质疑“和当年忽悠大学生校园贷的套路类似”,继而引发一波讨论。
遭网友声讨、贾乃亮傅首尔撇清关系
趣店预制菜项目爆火后,也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不论是在罗敏的直播间,还是在相关新闻的评论中,仍不时有人提及有关趣店、罗敏本身曾经创办校园贷的黑历史。
此外,7月18日晚间,罗敏在完成当天预制菜的发布会后,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连刷十个嘉年华的举动也惹来争议。当时直播间的主播董宇辉喊话罗敏“这是买菜的直播间,大哥别刷了”,事后罗敏甚至还被东方甄选拉黑。
而对于东方甄选拉黑罗敏一事,董宇辉随后在直播间里解释,“东方甄选是公司的号,跟我个人无关。导演小哥因为大学刚毕业,有时候有些私人恩怨,他要拉黑,我听完之后觉得挺合理的。”
“大学刚毕业”、“私人恩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罗敏曾创办的校园贷业务。董宇辉的这一解释非常耐人寻味。
伴随着相关舆论不断发酵,与趣店预制菜相关的公众人物开始下场与趣店撇清关系。7月26日午间,傅首尔率先通过微博就与趣店合作一事向公众致歉。
对于与趣店的本次合作,傅首尔表示自己被指责“坑害年轻人坑害宝妈”,对此感到“满心后悔”,并强调和趣店预制菜的合作是单次,没有深度合作,也没有后续合作。她坦承道,对这个品牌前身确实缺乏了解,没有做好企业及市场背调。对品牌后续可能的商业模式,更是全不知情。
当日晚间,身为趣店预制菜代言人的贾乃亮也通过微博致歉。他表示,“关于趣店的品牌合作,没有背调清楚品牌前身的经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双方已经解约,也没有后续的任何合作。”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人们常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但从趣店预制菜项目的遭遇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不管是东方甄选与罗敏之间的纠葛,还是代言人亲自下场解约,无疑都指向了趣店曾经依靠校园贷起家,以及罗敏频繁追逐风口创业的互联网记忆。
据悉,成立于2014年的趣店前身为趣分期,其最早进入校园主推大学生消费分期,靠校园贷起家,以发展学生代理,发传单、做地推的方式打开知名度。但随后,趣分期被曝带来大学生高额借贷、裸条裸贷、暴力催收引发学生自杀等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一系列金融系统风险,而后被监管层封杀,趣分期不得不退出原有市场。
此后,趣分期于2016年7月更名为趣店,并同步推出两个APP,分别是主打商品分期的“趣店”和提供现金贷业务的“来分期”。
再说罗敏,他因曲折传奇的创业经历,被称为“角斗场的战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罗敏曾做过校园社交网络、社交电商、豪车团购等多个项目,也曾高调进入校园贷、汽车零售市场,后又涉足在线教育、高端家政等多个领域。
而一旦他看重某个项目时,就会将自己的微博昵称做相应调整。例如,此前,他在创办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时,微博昵称改成了“万里目罗敏”,目前他的微博昵称则是“趣店罗老板”。
有观点认为,在不同赛道上的频繁切换,无不彰显罗敏“求变、求快”的创业心态,不少网友的看法也是如此,这从近日网友们对趣店预制菜及罗敏的声讨便可见一斑。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趣店的主营业务在不断收缩,“助贷”曾是互金平台的香饽饽,随着监管态度的逐渐趋严,这块业务逐渐淡化。趣店从现金贷到互金,然后相继做了大白汽车、万里目电商、万里目少儿等项目,但这些项目均不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趣店核心竞争力渐失,急需开拓新路径,下注预制菜,或许是最后一搏。
只不过,如今看来,这最后一搏似乎也要失算了。
-
数说|疫情下大火的预制菜,会顶替厨师吗?
疫情的反反复复,打乱了不少人的日常。在宅家不出和堂食暂停的当下,吃饭成了很多人的大问题。对炸厨房党来说,要一夜间就从新东方毕业,并不现实,但也不能顿顿吃泡面和饺子应付。
幸好,人类发明了预制菜。
椒麻鸡、酱焖牛排、麻辣小龙虾,这些洗切费时、腌炒费力的“大菜”,预制菜都能轻松驾驭;甚至连饭店厨师要花上十几道工序、几十小时才烹饪得出的佛跳墙,在家也能靠预制菜几分钟内轻松端出。
这种让你分分钟成为朋友圈大厨的预制菜,到底有多方便?它能既中看,又中吃吗?
预制菜,懒人、手残党的福音
何为预制菜?一般指经过工厂加工并通过冷冻、真空等方式保鲜的菜品,消费者买到后只需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简单说,就是热一下就能吃的方便菜。
预制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烹饪简单,免洗、免切、免调味,也不用烦恼火候大小、烹饪时长。通过统计近一年来在微博平台上有关选购预制菜的原因,也证明了大家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能方便地吃上一顿中餐。
当然,除了“懒宅经济”、没时间做饭等原因的推动,居家隔离也在近期让这种快手菜迎来了少有的爆发式增长。
四月初,一零售集团食品生鲜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地区近半月的预制菜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涨幅超过250%;五月初,北京地区的预制菜也同样需求暴增,一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劳动节期间,预制菜的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3.7倍多。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加了小区里的团购群,在上海工作的95后小伙薛瑞,都不知道预制菜的存在。当时抢菜艰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薛瑞团了海底捞的一份88元预制菜套餐,里面有藤椒鸡丝、茄汁鱼柳和番茄土豆烧牛肉3样菜的料理包。
简单烹饪后,薛瑞就吃上了一盘卖相、味道都中规中矩的藤椒鸡丝。虽然算不上什么“大菜”,但他却赞不绝口——因为不用费心寻找食材和花精力加工、烧制。
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段,这种快手菜的确让没怎么下过厨的人改善了伙食。但要指望预制菜的色香味达到饭店大厨那样的水准,可能还是强人所难了。
2022年年初,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一份预制菜的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多数预制菜,还很难说得上美味可口。根据他们的调查,仅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很美味,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感觉预制菜品的口味一般。
不少消费者的网购评价提到,和预制菜外包装袋上色泽鲜艳、分量饱满的参考图片不同,他们买回家加热好的河豚鱼、花胶鸡等预制菜,不仅品相发暗,肉也稀碎,实在是令人意兴阑珊。
还有人说,就算味道好也不吃,因为预制菜是工业流水线下的产品,非现炒现做的菜,不仅食材不新鲜而且还缺少“锅气”,没有中餐的灵魂。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今很多外卖和连锁餐厅,都在用这种料理包。
预制菜的大主顾,是餐厅
与近两年因疫情才引起消费者注意不同,预制菜在餐饮企业中早已站稳了脚跟。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目前国内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品牌自建了中央厨房,且头部品牌的预制菜使用比例更高,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真功夫、西贝、小南国等企业的预制菜在原材料中的占比达85%。
为什么餐饮业这么积极拥抱料理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中就提到,预制菜对餐饮行业来说,其作用主要在这3个方面:口味标准化、出餐速度快和降低用工成本。
对外卖店家而言,后两者尤为重要。
有报告就调研发现,尽管一份售价20元的卤肉饭外卖,使用网购平台上的预制菜,会导致食材成本比自家烧制贵上1块钱,但因此节省下的厨师费用、后厨地租等,却让最终的利润不减反增。
近期多地出现疫情后,很多餐厅无缝切换到预制菜零售领域,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因为根据相关规定,餐饮企业要做预制菜,不仅需要有相关资质,还要有专门的生产平台。有网友就伤心地说:“这次疫情让我知道了,餐厅里都是料理包啊!”
但这并不是所有用上料理包的饭馆都实现了降本增效,因为品控的问题。
作为食品“工业革命”的一部分,预制菜的核心是方方面面做到标准化。这意味着,无论是加工、包装,还是运输、储存,它都需要有行业标准,从而实现口味稳定。但尚处“野蛮生长”期的中餐预制菜,尚无统一标准。有的还是小作坊式生产,冷链运输都难保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预制菜,口味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来源:澎湃新闻
-
趣店创始人罗敏开卖预制菜,欲借直播电商咸鱼翻身?
直播电商领域不断上演奇迹,逐渐成为诸多商业精英“二次创业”的新着陆点。
6月15日,趣店创始人罗敏在抖音开启直播,主要宣传公司的预制菜。当天晚8点,记者进入直播后看到,屏幕上写着“上市公司CEO正在直播”的金色大字。罗敏一边熟练地介绍着菜品,对名菜的发展历史进行文化科普,一边还向陌生的网友进行自我介绍,称“自己和新东方的俞老师一样,在做业务转型。”
目前,罗敏在抖音的账号“趣店罗老板”只有6.8万粉丝,简介除了介绍2017年带领趣店在美国上市外,还介绍了2021年瞄准预制菜行业进行二次创业的情况。
趣店在6月13日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趣店实现总收入2.018亿元,比2021年同期的5.157亿元减少60.9%。截至6月15日,趣店的股价已不足1美元。
靠直播逆袭的奇迹,也会发生在趣店身上吗?
千亿美元市值梦成空
趣店于2017年登陆纽交所,上市当天股价即上涨至34.35美元,涨幅超过43%,市值一度达到113亿美元。罗敏的抖音账号在今年6月3日曾更新一则视频,内容是他2017年站在纽交所意气风发地接受采访时的情况。视频中,他对记者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然而好景不长,在百亿美元市值的位置上没呆几天,趣店的股价就一路狂泻,半年时间就跌到10美元之下。如今,趣店股价更是长期徘徊在1美元之下,2022年2月份还收到退市警告。
公司今年一季度财报也不乐观,主营的金融业务进一步萎缩。报告期内,趣店实现总收入2.018亿元,较2021年同期缩水60.9%。其中,融资收入总计1.7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18亿元减少50.8%;贷款便利化收入及其他相关收入下降96.1%至50万元,2021年一季度为1220万元。
此外,交易服务费及其他相关收入从2021年的5060万元下滑到2022年一季度的200万元。公司将之归因为交易服务业务清盘所致。
罗敏曾表示,自2018年1月1日起,在趣店集团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之前,他本人不再从公司领取薪水和奖金。4年过去了,公司市值不仅没有达到千亿美元,就连百亿美元市值都没有守住。截至今年6月15日,趣店市值仅剩2.5亿美元,与上市首日113亿美元市值相比,已缩水98%。
趣店早期靠“校园贷”起家,随着国内监管趋严,趣店的“校园贷”业务熄火。不过,其与支付宝、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为职场白领提供服务,也拥有庞大流量。因此,即便受到部分政策的负面影响,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营收和净利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47.75亿元、76.92亿元、8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64亿元、24.91亿元、32.64亿元。
但从2020年开始,趣店的业务收入开始下滑。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36.88亿元、16.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9亿元,5.891亿元。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趣店早期选择互联网金融,在当时的节点是对的。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变化较大,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这些不是个别企业所能改变的。自2017年国内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趣店就已尝试转型,但都没有成功。”
多次转型屡战屡败
从2017年开始,趣店创始人罗敏尝试向多个领域转型,其中做得比较长的有三个。2017年做汽车新零售,推出大白汽车,但于2019年停业。2020年,公司推出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号称给予“百亿元补贴”,还邀请了黄晓明、贾乃亮等一众明星为其宣传,结果在2021年年中就开始对库存清仓。随后,公司又进军K12教育领域,但在2022年3月份,罗敏在朋友圈发文告别万里目少儿教育项目。
最新财报显示,万里目的少儿项目不但失败,还导致公司的开支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77.6%,主要是由于与2021年签署的万里目少儿业务的建设合同有关的里程碑付款增加所致。目前公司正在缩减万里目少儿业务的规模。
此前对新领域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罗敏进军预制菜能改善趣店的业绩吗?
今年5月份,罗敏在抖音更新了第一个视频,并将定期直播。与其他名人直播销售不同厂商的商品有所不同的是,罗敏的直播绝大部分都围绕自家的预制菜产品。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从行业数据来看,预制菜市场大有可为。但想从中突围并不容易。”张毅表示,各大连锁餐饮品牌都在布局,味知香(58.520, 0.09, 0.15%)、安井等早期布局预制菜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尚不及1%。趣店做预制菜,靠直播去销售,想要实现突围,我觉得首先要做到三点:一是企业的决心,从创始人亲自直播卖货能够看出趣店转型的决心;二是在营销渠道和用户画像的定位上,公司能否把握精准,这个需要很大的投入;三是对消费者心理要有充分了解。趣店之前进入过很多行业,但最后都潦草收场,为什么?做预制菜,如果不能精准把握市场用户,光靠动力肯定是不行的。”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到趣店相关负责人,问及未来直播销售是否是趣店业务重心时,对方仅表示“谢谢关注”,并未对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一位财经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顾趣店的成长历程,不断地追风口,但对任何一项业务的理解程度都有限,失败的概率就大。开展任何一项新业务,都要在竞争中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但目前还看不出趣店在预制菜行业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来源:澎湃新闻
-
从“菜篮子”到“菜盘子”,预制菜如何越来越“香”
将食材包解冻后拆袋倒入锅内,加热10多分钟,一份味道鲜美的“佛跳墙”立刻就能食用。“有了这道硬菜,一顿大餐就成了。”日前,在北京一家商超里,一名正在挑选预制菜的85后白领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传统做菜模式下,制作“佛跳墙”要备齐18种主料、12种辅料,再经过烹炒等40多道工序,整个流程下来,新手厨师得花10天时间,而现在10分钟就可以吃上大菜。
“省时省力”“厨艺小白也能做大餐”……预制菜在线上平台也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不乏月销10万份以上的菜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是可以预见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而在预制菜市场火热的背后,中国烹饪协会6月2日在北京发布了预制菜团体标准,抓紧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菜篮子”到“菜盘子”,预制菜受到关注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根治痛点,预制菜才能越来越香。
多方“抢滩”预制菜“新赛道”
近年来,国人餐饮消费形式与观念逐渐多元化,“宅经济”“懒人经济”渐兴,加上冷链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预制食品成为更多人的饮食新选择。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调研用户中超八成人每周都消费预制菜产品,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迫使传统餐饮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预制菜逐渐成为堂食、外卖之外的另一就餐选择。以传统餐饮企业西贝为例,截至2022年春节,其旗下聚焦预制菜的贾国龙功夫菜,不包含堂食和外卖,3年时间零售业务销售达3亿元。
除传统餐饮企业外,外卖平台、商超、生鲜电商等也纷纷入局。据饿了么预制菜业务负责人黄震介绍,饿了么已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联合商家新增预制菜、半成品菜等选项,并利用AI菜品分析系统,挖掘开发新品、新口味,截至今年5月,平台累计上线超过100个半成品菜和预制菜。
“目前盒马冷冻预制菜SKU(库存量单位)有200个左右。”据盒马3R商品中心采购总监张千透露,盒马正在研制适合各类小家电烹饪的预制菜商品,同时在建中央厨房。据统计,2021年盒马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0%。
预制菜影响田间地头
不少地区也在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了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河南省由农业农村厅牵头研究制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成立预制菜委员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67万家,自2017年以来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江苏分别以0.82、0.63、0.56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包揽前3名。
“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一头连接产地,另一头连接市场餐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看来,预制菜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而在山东省诸城市,预制菜产业已经成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加速器。
“从上游原料和研发、中游加工和流通,到下游营销和市场,诸城已构建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徐兰芳表示,预制菜的生产加工,成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附加值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将以预制菜产业为抓手,用三产来倒推一产,依托‘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生产园区+种养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增值收益不断攀升。”
在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发”)的供应链数据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餐饮端的消费大数据被精准分析,消费者吃什么公司生产什么。“用消费大数据倒推农业端的种植养殖,就可以实现对上游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定制化种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惠发副总经理解培金表示,惠发的预制菜食材80%来自诸城本地,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农业产能。
目前,诸城已建成涵盖全国八大菜系400余个种类、1200余个品种的预制菜产业体系,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90亿元,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20余个城市。
消费者对预制菜顾虑较多
徐兰芳表示,业界传统是按照加工的深浅程度,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按照该定义,早在1987年,诸城外贸食品销售公司就以鸡脯丸子(即热食品)涉足预制菜领域了。不过,“馒头、咸菜算不算预制菜?”徐兰芳认为,传统分法过于宽泛,不利于规划和指导产业的发展,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同样模糊。多位受访者认为,只有熟食调理品才是预制菜。
消费者对预制菜一知半解,自然难以建立品牌认知。“我们此前主要是对接B端餐饮企业走量,但是品牌能见度和毛利都很低。”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景峰说,“不直接面对C端,也很难了解消费者真正的意见和产品需求。”
据中国酒店业协会测算,使用预制菜的样本餐饮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速度,利润率有望提升7%,同时可使餐厅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10%。但是与饭店堂食相比,预制菜在味道、卫生等方面是否会略逊一筹?不少消费者心存疑虑。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主要需求为省时、健康、性价比高,而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则是消费者认为行业需改进的最大问题。解培金说,中餐口味丰富、做法讲究,加上受运输时间和储存温度影响,预制菜工厂化、标准化的口味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确不易。
“渗透率不足是制约预制菜发展的一大要因。”盒马商品品牌采销中心总经理肖路认为,消费者需要逐渐改变和适应消费场景、消费习惯,“要先让消费者去尝试。”但是有业内人士担心,长久缺乏统一规范致使现在预制菜市场鱼龙混杂,如果消费者尝试了品质不佳的预制菜,容易对这一品类形成较差的初始印象,从而影响到身边人对预制菜甚至是行业的看法。
根除“痛点”才能让预制菜更“香”
“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对于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宋景峰说。江苏省消保委前段时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在提货过程中遇到了食材不新鲜、菜内含异物、包装破损、食品未冷藏导致变质等问题。
某预制菜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制菜需要冷链运输,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而有些商家为节约成本,或在食品中添加过量防腐剂,或在常温下运送预制菜,造成菜品质量难保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国标出现。”徐兰芳说。
预制菜产品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行业无序竞争、价格差异大、图文不符等问题频发,同款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甚至存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价格差异。对于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没有唯一性、强制性,“并非国标”“只是行业标准”,只能对行业起一个指导作用。
“各类企业一哄而上,导致同质化问题严重,预制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宋景峰表示,预制菜市场逐步趋于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人才缺口较大和冷链成本较高等痛点。在张千看来,要想在这个赛道跑出来,品质、口味和供应链是核心壁垒,“大家会用味蕾给品牌投票,其次在产品研发、用料健康安全以及速冻技术、冷链运输的管理缺一不可。”
此外,“预制菜企业需要兼具食品检测、烹饪、营养、供应链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作为新兴产业,目前企业基本上只能依靠自行培养,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解培金说。据了解,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人才政策,同时还有不少职业院校正在统筹规划预制菜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等,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来源:澎湃新闻